為進一步明確循環經濟在實現碳達峰碳中和進程的重要作用,2021年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參考CDM及CCER項目方法學,以國家統計局等有關部門、相關行業年度報告和權威學術文獻等已公開發布的數據為基礎,就資源再生循環利用、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生物質廢棄物能源化利用、余熱余能回收利用、園區循環化改造、再制造等循環經濟重點領域對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貢獻進行了量化研究,形成了《循環經濟助力碳達峰研究報告(1.0版)》,核心觀點如下:
發展循環經濟支撐碳減排的量化貢獻和預測
研究表明,發展循環經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徑,與開發利用原生資源相比:
——2020年,我國通過發展循環經濟,共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26億噸;
——總結“十三五”,發展循環經濟對我國碳減排的綜合貢獻率約為25%左右;
——展望“十四五”,發展循環經濟對我國碳減排的綜合貢獻率將達30%,到2030年達到35%。
——受量化研究邊界的制約,本報告的研究結果相對保守,未能反映所有循環經濟活動對碳減排的貢獻。
發展循環經濟支撐碳減排的主要原理
——材料替代:通過利用粉煤灰等大宗固廢替代石灰石等碳酸鹽類高載碳原料,減少生產過程的碳排放。
——流程優化:通過回收利用
廢鋼鐵、廢鋁、廢塑料等
再生資源,縮短工藝流程,有效減少能源和資源消耗。
——燃料替代:利用生物質廢棄物等碳中性燃料替代化石能源,減少化石能源消費帶來的碳排放。
——能效提升:通過回收利用余熱余能、產業園區能源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等措施,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減少化石能源消費帶來的碳排放。
——產品循環:通過再制造、翻新、延壽等技術手段,大幅削減制造原型新品帶來的碳排放。
發展循環經濟支撐碳減排的重要領域
——資源再生循環利用:利用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紙等再生資源,替代原生資源。
——大宗固廢綜合利用:利用粉煤灰、冶煉渣等大宗固廢替代石灰石水泥熟料;生產固廢基膠凝材料替代水泥;生產輕質節能免煅燒綠色建材替代傳統燒結類建材等。
——生物質廢棄物利用:多種形式實現生活垃圾、廚余垃圾、市政污泥、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工業有機廢水、輕工業生物質固體廢物等生物質廢棄物的清潔能源利用,替代煤炭、石油、天然氣等傳統化石能源。
——余熱余能回收利用:回收電力、冶金、建材、化工等工業部門的余熱余能,提高系統能效。
——園區循環化改造:通過能源基礎設施共建共享、污水等污染物集中治理、主導產業與靜脈產業循環鏈接、強化園區物質流管理等措施,大幅提高園區資源能源利用效率,有效降低碳排放強度。
——廢舊產品再制造:通過再制造替代原型新品使用,最大限度保留產品部分零部件價值,延長產品的使用壽命,提高材料的利用效率,減少原型新品的重復制造,從而大幅降低碳排放。
原標題:循環經濟助力碳達峰研究報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