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垃圾發電市場日趨飽和,城鎮污水處理市場也接近飽和,環保市場整體增速放緩,而隨著疫情加劇、國際形勢變化,地方財政日趨收緊,加上后國補時代產業邏輯發生轉變,環保行業正迎來重大變革。
對于環保市場的變化,光大環境早有準備,很早便提出要走出“舒適區”進行戰略轉型,并形成以固廢、泛水、清潔能源等為核心領域的產業價值打造。
作為國內環保領域的領軍企業,光大環境的戰略轉型,具有極強的借鑒意義。
01科技創新為引擎
光大環境基于境內外多地的研發體系,重點聚焦“面向傳統業務、面向新業務、面向未來發展”三個方向推進研發工作。
傳統固廢領域技術研發方面,持續筑牢固廢處置、煙氣處置等核心競爭力。光大環境自主研發的大容量生活垃圾焚燒技術實現多種廢棄物協同處置;自主研發煙氣凈化超低排放技術實現煙氣超低排放,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滲濾液處理系統,滿足滲濾液出水回用及排放標準。同時,通過技術創新為轉型發展和項目運營提供支持,開展了大宗工業固廢、廢舊輪胎、廢塑料、生物質灰渣資源化利用,以及碳衛星、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等方面研究工作,為轉型發展儲備動能。此外,推進“一般可燃工業固廢安全清潔高效焚燒技術開發及應用”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專項并應用于項目實踐,開展高硫高鹵素危廢處置及生物質超低排放改造技術論證,為項目運營提供技術方案。
水務科技創新方面,光大環境持續聚焦減污降碳協同處理、碳監測與核算、臭氧氧氣分離等技術研發領域,先后形成了短程硝化反硝化、生化處理E-BioFAS、芬頓流化床、冷凍結晶濃縮等多項技術工藝包,并于多個項目進行轉化應用。
新興業務方面,光大環境以零丟棄、零填埋、零焚燒的“無廢城市”為目標,研究推出“分、轉、揀、用、燒五點一線”垃圾分類技術路線和商業模式,實現垃圾末端處置、循環利用、重復使用、源頭減量,推進減污降碳協同。
此外,光大環境以“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為抓手,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和部署:持續優化公司碳核算模型,評估生產經營碳排放水平以更好制定未來的碳減排策略;依托旗下環保項目開展“低碳蒸汽”、“廠內光伏”、“屋頂光伏”等試點工作,提升項目在減污、降碳方面的協同增效水平;積極參與國家生態環境部溫室氣體排放實地監測評估試點工作;推動公司多個項目的碳資產開發試點和碳資產管理信息平臺開發工作;持續推進“碳捕集”相關技術的研發攻關,完成了固態胺二氧化碳捕集材料生產研制。
近年來,光大環境在科研創新領域扎實投入,正在實現從企業科技向科技企業的轉變,是全球擁有最多垃圾焚燒發電相關專利的企業。截至11月30日,光大環境累計專利授權1672項,其中發明專利168項,為公司更好地實現轉型升級提供了技術保障。
02運營逆勢增長 高質量轉型成果初現
光大環境多次強調,要圍繞產業鏈價值,立足環保業務本身,充分發揮自己在資源、品牌、財務成本、專業等方面的優勢,切入各個行業內部,為客戶提供增值服務。
近年來,光大環境積極拓展餐廚、污泥處置、垃圾分類與收轉運、醫廢處置、供熱等協同業務,同時各地環保項目紛紛探索創新模式,著力在節能減排、開拓創新上下功夫,現已打造出多個樣板項目:
垃圾發電協同模式。目前已經實現各種垃圾發電協同業務近百個,其中以餐廚、廚余協同處理項目為首,居行業龍頭地位;在江蘇、山東、江西等省份,落地多個環衛一體化及垃圾分類業務,初步形成垃圾分類的“光大模式”;三亞、張家界等地實現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廚余垃圾、醫療廢棄物、病死動物、污泥處置等“多合一”的靜脈產業園模式。
污水處理協同模式。圍繞產業、國家重要戰略部署,成立多個產業研究柔性團隊,廣泛調研,形成多個合作意向,落地多個工業廢水處理等業務;通過引入過期飲料、啤酒廢水、蛋白廢水等替代碳源,推廣碳源替代技術;積極推進ToB業務,加大污水資源的回收利用開發,天津北塘的水務項目不僅利用項目配置的水源空調站為廠區提供綠色電力、減少外購用電,亦向周邊社區提供中水直供服務,實現降本增效。
光伏發電配套項目。利用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電廠、裝備制造工廠廠房屋頂等建設光伏發電設施,為項目產生綠色電力,已推動落地多個光伏發電配套項目,有效補充廠區的綠色用電。
光大環境還圍繞產業鏈上下游在輕資產類業務方面進行布局,截至目前已在環境修復、垃圾分類服務、環保EPC項目以及委托運營等業務上取得不錯成績,有助于長期鞏固其市場地位。
2022年上半年,光大環境營業總收入逾200億元港幣,首次實現運營收入占比超過建造收入,加速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03核心業務穩步增長 龍頭地位穩固
光大環境轉型環境以來三大核心業務保持了穩健增長,截至今年9月末,共落實逾540個環保項目,分布全國25個省市自治區及特別行政區,海外布局延伸至德國、越南、波蘭、毛里求斯,行業領先地位穩固。
環保能源項目布局全國19個省市自治區、2個海外市場,總投資超過910億人民幣。其中,垃圾發電項目設計處理能力約14萬噸/日。
環保水務項目布局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及1個海外市場,總投資超過290億人民幣。各類水務項目的設計水處理能力超過720萬立方米/日。
綠色環保項目布局全國15個省、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及1個海外市場,總投資超過330億人民幣。其中,危廢及固廢處理項目的設計處理能力超過290萬噸/年,生物質綜合利用項目的設計生物質綜合利用處理能力超過800萬噸/年、設計生活垃圾處理能力超過1.1萬噸/日。
此外,光大環境在裝備制造、生態能源、節能照明、環境規劃等業務領域均有不俗的表現。
04拉開央地合作序幕 開啟合作共贏新篇章
隨著光大環境全產業鏈的不斷延伸,與各地環境業務發展十分契合,今年以來,光大環境已與多個地方政府開展會談,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2月,光大環境與貴陽市政府在貴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合作涉及總投資額超260億元人民幣,合作范圍涵蓋垃圾發電、資源再生利用、餐廚/廚余處理、污泥協同處置、土壤修復、水環境綜合治理、節能亮化、垃圾分類及城鄉環衛一體化、智慧城市新基建、環保裝備制造等多領域;
2月,與河南省委調研組就進一步拓展合作領域、深化合作關系進行深入交流;
5月,與包頭市市長張銳舉行工作會談,雙方就推動環保領域深度務實合作、助推包頭綠色低碳轉型、實現戰略共贏進行深入交流;
5月,與十堰市市委書記胡亞波舉行工作會談,雙方圍繞生態環保建設、城市現代化治理、新產業新動能培育等領域進行深入合作交流;
6月,與溫州市人民政府在溫州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垃圾發電、固廢物處置、水環境綜合治理、智慧照明、碳捕集及利用等環保領域開展全面深入合作;
7月,與香港特區政府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就加強合作,共同推進香港加快環保產業與循環經濟發展展開深入交流和討論;
9月,與江西省華贛環境董事長、總經理肖利平在光大環境深圳總部舉行工作會談,雙方圍繞加強交流學習,深化合作關系,推動共贏發展進行深入交流;
9月,與深圳市羅湖區區長范德繁在深圳總部舉行工作會談,雙方就進一步深化在環保和實業領域合作、實現高質量發展等方面進行深入交流;
11月,與深圳福田區委書記黃偉就進一步加強政企合作、促進共贏發展進行深入交流座談;
11月,與山東省濱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宋永祥,市委常委、秘書長丁鋒及陽信縣委書記鄭令健在深圳舉行合作會談,雙方將圍繞垃圾發電、污水綜合處理、節能照明、供熱供汽等更多環保領域開展合作。
此外,光大環境今年還與多家央企國企、互聯網巨頭等簽署合作協議,建立全面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包括,中鐵上海、歐亞國際、石家莊水投集團、阿里云、溫州市公用集團。
未來,光大環境將緊緊圍繞國家“十四五”規劃及各項改革發展中心工作,充分發揮資源、技術、管理等優勢,積極與各地方政府、央企及其它領域領軍企業建立全面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堅持開放和共享發展,立足所能,形成資源聯合互補,打造央地合作典范,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原標題:?光大環境“穩穩地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