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海之濱的惠州是廣東省海洋大市,海域面積452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度281.4公里,豐富的海洋資源稟賦給予城市發展無限的藍色空間,支撐著城市“沿江向海”發展的決心。“十四五”以來,惠州市切實發揮“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生態環境源頭預防制度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在規劃編制、項目審批、美麗海灣建設等方面充分銜接“三線一單”成果,大力推進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助力海洋經濟健康綠色可持續發展。
高水平做好規劃聯動銜接
惠州市海洋生態環境“十四五”規劃編制過程中,充分銜接利用廣東省、惠州市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以區域主要生態環境問題為導向,參考污染源解析、各要素管控分區識別等,針對性地制定“十四五”海洋生態環境規劃任務措施。
一是基于“三線一單”成果,從工業源、城鎮生活源、農村生活源、畜禽養殖源、水產養殖源和農田面源等構成的全口徑污染源排放清單中剖析海域污染源排放狀況、強度和特征,精細識別近岸海域重點污染源和重點海域治理要求;
二是制定空間精準化治理任務,通過“三線一單”優化海域環境管控單元,細化近岸海域環境管控清單,落實近岸海域區域布局管控、能源資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管控、環境風險防控等環境管控要求;
三是優化海洋產業空間格局,利用“三線一單”成果,對海洋產業的準入要求實施差異化生態環境準入管控,推動海洋產業結構調整,從源頭預防了空間布局、產業發展不合理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協調發展與保護的關系。
引導重大涉海項目綠色發展
為協同推動惠州市海洋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自“三線一單”成果發布以來,惠州市將“三線一單”作為涉海項目建設的重要依據。充分利用省“三線一單”數據應用平臺,對建設項目生態環境問題進行綜合研判,嚴把涉海項目環評審批關,對于不符合涉海法律法規、“三線一單”和規劃要求的項目,依法依規堅決不予審批,最大限度減少涉海工程對海洋環境的影響。此外,為守住近岸海域環境質量底線,保護海洋生態環境,要求項目建設應嚴格執行“三線一單”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管理要求,如指導埃克森美孚惠州乙烯項目配套開展了岸線整治、濱海濕地修復、水文動力及沖淤環境修復、海洋資源恢復等生態保護修復措施;在中海殼牌惠州三期乙烯項目初步設計階段,指導采用國內先進的圍填海施工工藝,較大程度減少施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助力美麗海灣建設
為持續推進“美麗海灣”建設,“三線一單”成果中明確強化陸海統籌,嚴格用海管控與陸源污染入海量,加強海岸帶生態環境保護等要求。惠州市通過重點海域綜合整治與生態修復推進美麗海灣建設,加強海岸線生態修復和重點海灣整治力度,推動一批海岸帶整治和海洋資源恢復工程建設,并按照“三線一單”要求探索整治修復自然岸線。其中,充分銜接“三線一單”有關將考洲洋紅樹林紅線區納入優先保護單元管理,明確“嚴格保護單元內紅樹林,種植紅樹林,修復海岸受損功能”等要求,積極推動考洲洋重點海灣整治項目建設,營造紅樹林約1100畝、鳥類棲息地約30畝,預計修復海岸線約4.1公里,進一步提升了紅樹林等重要濱海濕地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推動考洲洋建成全省美麗海灣示范樣板。
案例應用效果
惠州市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充分銜接“三線一單”成果,有利于準確把握空間保護與發展的基本格局和主要問題,對分區分類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系統治理,增強海洋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2022年以來,惠州市近岸海域國考點位一、二類海水水質優良率為100%,海洋生態環境持續穩定優良。在“三線一單”的引領下,惠州市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為打造珠江東岸新增長極、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區和更加幸福國內一流城市奠定堅實的生態環境基礎,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海洋生態高水平保護展現“新作為”,成功創建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成為廣東省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地級市。
案例應用啟示
實施“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新時代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要發揮“三線一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生態環境源頭預防制度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強化陸與海的全盤謀劃和有機聯系,堅持多方共治、生態用海、陸海統籌、質量改善的大原則,深入推進海洋環境高水平保護工作,筑牢近岸海域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底線。
原標題:【“三線一單”典型案例?】做好規劃聯動銜接!惠州市深入推進近岸海域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