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規劃》的編制背景是什么?有何意義?
答: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安全、建設美麗龍江的重要內容。“十四五”時期是齊齊哈爾市實現2035年全面建成“生態強市”遠景目標的第一個關鍵五年,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切實加強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保護好利用好稀缺珍貴的黑土資源,助力美麗龍江建設,市生態環境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會同發改、農業、自然資源、住建、林草等部門編制了《規劃》。
問:《規劃》遵循怎樣的基本原則?設立了怎樣的目標?
答:《規劃》基于“十三五”工作基礎和“十四五”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和新挑戰,充分考慮銜接黑龍江省和齊齊哈爾市2035年乃至本世紀中葉美麗中國、美麗龍江的建設目標,強化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堅持減污降碳、精準治污、亮劍護綠、科技賦能,聚焦生態問題和突出短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響應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期待,統籌謀劃今后一個時期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的目標指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
《規劃》提出,到2025年,全市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局部穩中向好,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得到鞏固提升,進一步保障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農業面源污染得到初步管控,農村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農村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到2035年,全市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農用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農業面源污染得到遏制,農村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得到完善,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基本實現。
問:《規劃》的框架內容是什么樣的?
答:《規劃》圍繞突出系統治理,聚焦減污降碳、精準治污、亮劍護綠、科技賦能和黑土地保護,著力提升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確定了五部分內容。第一部分主要闡述了我市“十三五”期間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取得的成效,存在的突出問題。第二部分提出了“十四五”時期土壤污染防治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與主要目標。主要目標設置了2025和2035兩個時間節點,設置了11項具體指標,其中,約束性指標2項,預期性指標9項。包括土壤、地下水、農業農村和黑土地保護四個方面。第三部分為主要任務,從整體推進土壤生態環境保護力度、推進地下水生態環境保護、改善農業農村生態環境、提升生態環境監管能力等4方面提出了42項重點任務。第四部分為重點工程,從調查與評估、治理修復與風險管控、監管能力提升等方面提出了三類重點工程。第五部分為保障措施,明確加強組織領導、完善經濟政策、強化宣傳引導三項保障措施。
問:《規劃》突出了哪些特點?
一是突出系統治理。規劃重點突出源頭預防、整體治理,推進解決一批影響土壤和地下水環境質量的水、大氣、固體廢物污染突出問題。統籌開展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農村環境整治和生態修復,提升農村生態環境質量。
二是聚焦減污降碳。嚴格涉重金屬行業污染物排放,鼓勵企業實施防滲漏、防腐蝕改造,切斷污染物進入土壤與地下水鏈條。持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減少農村生產生活污染物排放。鼓勵采取綠色低碳、自然修復等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能耗。
三是突出黑土地保護。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黑龍江省時提出的“要采取工程、農藝、生物等多種措施,調動農民積極性,共同把黑土地保護好、利用好”、在吉林考察時提出“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這一‘耕地中的大熊貓’”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保護好利用好稀缺珍貴的黑土耕地資源,立足生態環境保護實際,提升全市黑土區生態環境可持續性,筑牢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基礎,扎實推進全市黑土耕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
四是落實“三個治污”。從土壤、地下水和農業農村生態系統整體性和系統性出發,排查和識別污染成因,推動精準治污。根據土壤與地下水污染特點,合理確定管控或修復方法,因地制宜確定農村污水、畜禽養殖廢棄物、農村黑臭水體等治理與資源化利用模式,推動科學治污。按照土壤污染防治法、畜禽養殖污染防治條例等相關法規要求,嚴格依法治污。
五是注重提升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根據省級部門工作指導完善監測網絡,依托省級部門的土壤、地下水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信息平臺,開展土壤、地下水、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
原標題: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齊齊哈爾市“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農村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齊政規〔2022〕6號)政策解讀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