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污染防治攻堅戰走向深入,環保標準體系不斷建設完善,火電作為排污的重點行業,相關污染物限值也隨之收緊。2022年以來,多地啟動了火電行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新標準編制工作:
9月14日,河北《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面向社會廣泛征意,適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并嚴格了燃煤發電鍋爐的大氣污染物排放限值,新增廠區內無組織排放限值。新標準中,以煤、油、氣、生物質為燃料的發電鍋爐,顆粒物限值都為10mg/m³,生物質鍋爐氮氧化物排放限值為80mg/m³,另外的氮氧化物排放限值都為50mg/m³。
再往前,5月份,安徽《火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征意;4月,江蘇《燃氣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報批稿)》公示,江蘇另一地方標準《燃煤電廠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已經在7月1日正式實施。繼山東、山西、河南等省(市)之后,更多省(市)開始根據自身實際出臺或修訂相關標準,也從側面反映出對火電行業大氣污染的重視加強。
眾所周知,火力發電廠需要燃燒大量煤、氣等,排放的廢氣中往往會含有硫化物、氮氧化物等,還包括大量的二氧化碳,對環境并不友好。根據中科院數據,我國排放的100億噸左右二氧化碳中,發電和供熱貢獻近45億噸,火電表現更為突出。因此,為助力“雙碳”目標如期實現,火電理所當然應該承擔更多污染減排、碳減排的責任。
對比2018年環境部發布實施的《關于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執行大氣污染物特別排放限值的公告》,當時燃煤鍋爐排放限值為二氧化硫50mg/m³、氮氧化物100mg/m³、顆粒物20mg/m³,不難發現,河北此次編制中的新標準明顯要嚴格得多,管控范圍也在進一步擴大。
地方標準正在緊鑼密鼓的編制落地,火電廠排放的“白煙”則又引起了懷疑。是它導致的霧霾嗎?是有毒有害物質嗎?其實,業內對此已經解釋過很多次了,火電廠煙囪排放出的“白煙”并不是污染物,而是濕法脫硫后的霧狀水汽,經光照等發生了顏色的變化。
從業者表示,專門去處理火電廠的“白煙”,不僅不具備期待中的環保效益,投入、運行成本都比較高,還需要額外的電力支持,得不償失。“應科學認識濕煙羽的基本情況,運行好現有的環保設施,減少二次污染物的產生。”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公開解釋稱。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