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高質量引領未來!2022年8月2日晚,雙百之夜聚集環保企業大咖共同探討雙百跨越驅動下的產業未來與產品化機遇。
“雙百跨越”污水處理標桿聯盟秘書長/E20研究院副院長肖瓊作為夜話主持人首先介紹了雙百之夜的背景。她提到,環境產業全面進入到高質量發展、產品化、低碳化、智能化新時代。兩年前,E20環境平臺攜手17家行業領跑企業共同發起成立了“雙百跨越”污水處理標桿聯盟(以下簡稱“雙百聯盟”),初心就是用高質量引領未來。
聯盟成立兩年來開展了三輪標桿評審,今年是正式評審第二期,近百座污水廠向秘書處進行了標桿申報,足以看出,整個行業進入追求高質量發展的階段,行業在以低碳化、智能化為核心的高質量六化上的探索與實踐越來越深。高質量發展的路徑是產品化,不同方陣的產品化路徑不同,但殊途同歸,最終都是邁向高質量發展。
在引導發言中,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北京大學環境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傅濤提到,雙百聯盟希望從建黨一百年到建國一百年這28年的時間內,行業能夠建設一批先進的污水處理廠。朝著這個目標,雙百聯盟聯合制定了“雙百跨越”污水處理標桿評價導則。經過2020年、2021年兩年的努力,雙百聯盟已為行業比選出40座標桿污水廠“單項冠軍”,為行業拉高了服務標識和建設的尺度。
今年6月,雙百聯盟啟動第二期“雙百跨越”污水處理標桿比選活動,截至2022年7月31日,雙百聯盟已完成二期標桿比選的水廠信息征集工作。本次水務企業共提交了92座污水廠申報信息,其中雙百聯盟發起單位申報了60座,非聯盟成員單位申報了32座,刷新了預評審、第一期比選的記錄。2022年8——10月,雙百聯盟計劃組織4場區域評審活動,組織區域內專家和廠長共聚一堂,走進區域內一座典型的水廠進行現場集中評審。
產品化是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路徑
高質量需要高付費,如果沒有優質優價,做起來就沒有意義。優價優質的“價”在哪里?傅濤指出,環保企業要拉高標準為用戶創造新的價值。現在環境產業A方陣中的環保企業好比小時工在客戶家里干活,為甲方提供的服務還只停留在項目層面,產品使用的決定權在甲方手里。但如果A方陣企業做的是“整體廚房”服務,新技術的選擇就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用戶在“我”的菜單里選擇功能,而不是到現場去按照用戶定義的標準或者國標進行現場加工。
傅濤表示,汽車、手機行業之所以能夠一直進行技術的迭代 ,正是因為他們從事的是產品開發工作。因此,產品化是行業通往高質量、打開新的應用窗口的主路徑。產品化包括服務產品化、技術產品化、設備產品化。客戶只會為你創造的價值付費,不會因為你的投入或者使用的技術而付費,因此,應該把產品化的外化價值用領跑者標準清晰地標識出來,將其作為環保賽道進行比選。
北控水務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冒建華指出,水務行業ABCD方陣企業都應提升產業和產品化能力建設,A方陣(重資產集團)可注重提供行業級解決方案,集成基于客戶價值的“技術、產品、需求、供給”的整體方案,力求引領行業、服務客戶。B方陣(區域綜合環境服務集團)可注重建設項目集成能力,以高質量項目形成系列產品的集中呈現。C方陣(解決方案提供商)可提升產品集成能力,形成基于功能需求的產品系列集成,穩定可靠地實現產品價值。D方陣(裝備、材料生產制造商)需關注設備集成,提供零散設備集成為功能部件、高質量設備組件。
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陳春生指出,前五年,由于PPP模式在中國的無序發展,導致很多企業受傷或倒下,后來隨著國家政策調整,PPP逐步得到規范。環保行業一直在波浪式前進,但是快速增長的時代已經過去,現在更多強調生態、安全、再生資源化利用、補短板強弱項等系統性發展指標,單體項目發展時代已經過去,未來進入真正的存量市場。
“下一步,高質量發展成為必然。”陳春生提到,國家也會出臺更多標準,引領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其中,再生水資源化利用、污泥中高品質物質回收、工業廢棄物循環、鄉村環境治理都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環保企業應找好自身的定位,提供更高質量的供給。現在碧水源也開始轉型發展工業業務,最近幾年納濾反滲透膜的產能和性能得到迅速提升和擴大,國產替代需求非常強。
中國水務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東全提到,中國水務投資公司前幾年納入國資委管理體系,公司經營發展思路有了很大的變化。如今,水務市場進入存量時代,中國水務投資這幾年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苦練內功,深化經營管理能力。中國水務投資提出,做深做透,以現有城市作為根據地,實現水務產業鏈、環保產業鏈縱向橫向發展,努力拓展當地市場份額。服務產品化、服務標準化也是這一階段安身立命的方法。
國拓化能環境科技(北京)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北京化工大學化學工程學院副教授蘇本生一直圍繞低碳化、低能耗、資源化方向進行技術研發,他指出,高質量發展的背后是新技術的突破,技術產品化為技術研發者增強了信心。如果技術實現了產品化,產品的議價能力會增強。
北京金控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斌認為,環保行業具有市政公用屬性,政府考核只看重出達標情況,對過程缺乏監管。每年有很多污水廠人員傷亡事故出現,也反映出過程監管的缺失。因此,高質量發展應從末端考核轉向過程監督,政府應出臺相應的標準,推動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其中標桿污水廠比選的做法就非常有引領性。
江蘇力鼎環保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海周用“激蕩”一詞形容環境產業的變化。他表示,產品化是企業核心價值承載的必然之路。如何定義美好?達標不是環境美好的一種解釋,應該是生活方式的提升。行業痛點就是解決問題的手段,應以痛點為立足點,以客戶為中心,持續將這些痛點打通、打透,以產品和服務形式呈現,這就是在構建“價值+”的效力。資源化也是構建“價值+”的路徑,未來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實現產品化需要跨越這幾道坎
產業化是環境產業高質量的必由之路,產業化道路上共同的路標是產品化。在通往產品化道路上,需要認清當前的行業現狀和面臨的問題。
北京首創生態環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邢俊義指出,從需求端來講,產品化面臨一個大的問題。大多行業的客戶能夠理性表達自己的需求,而環保行業的客戶是政府,經濟發達區域的政府經濟水平相對更高、獨立治理人格更健全,但目前政府的經濟理性整體上還處于早期的萌芽階段。這種情況不利于向市場有效傳遞信號,企業都活在自己的認知世界里,這是非常大的悲哀。但這種狀態正在趨于收斂,客戶逐漸形成對技術產品的優劣認知。
云南合續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文生指出,環保行業過去一直處于低質量發展狀態,用現在的流行詞語就是很“卷”。首先,從需求端來講,水務行業非市場化程度強,過去一直局限于滿足水質達標,追求低價。但是,資源化最終的歸宿一定是需求端的市場化,是分布式甚至分散式的污水處理。合續環境在今天的論壇(8月2日的水業戰略論壇)上推廣了分布式污水處理廠這一新的技術產品,它可以節省管網投資、滿足國家資源化需求、在CSO治理上少花很多冤枉錢,可以實現使用較低的成本提高污水處理能力。其次,供給端上,目前水務行業沒有做出革命性的東西來破局。
邁邦(北京)環保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張華指出,政府不是不想為好的產品付費支付,確實沒有那么強的支付能力。水處理行業給政府帶來的效益不是短期能夠看到的,環境效益無法用金錢衡量,因此,政府在環境治理投入上會猶豫。同時,當新工藝推出來的時候,市場不太信任,需要等待。但很不幸的是,很多企業根本沒有渡不過信任期,堅持不了這么多年。等到幾年以后工藝成熟,可以大面積推廣時,很多企業或許已經不在堅持了。這個過程中需要付出很多時間成本,做創新的企業很難堅持那么長的時間,尤其做工藝,很難產品化,集合程度不是很高,做工藝是很苦的事情。
浙江中控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金紅達指出,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智能化,但智慧水務行業目前還沒有標準,希望行業平臺能夠牽頭制定行業標準。智能化從1993年就已經開始做,從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工業1.0、2.0、3.01到4.0,高質量發展以后一定可以發展到工業4.0階段,可以做到充分、個性化產品定制。
環保企業通往產品化的突破路徑
不同企業有不同的產品形式,無論是服務公司,還是技術公司、設備公司都需要做出產品,用產品去發現價值、定義價值、實現價值。
冒建華解釋A方陣企業的產品化方向,需要企業擺脫投資邏輯的自我推演,解決方案正是轉變路徑,可為客戶形成集成服務和運營服務產品。產品創新與應用難點在于成本和價值的相互認可,作為A方陣企業,應用創新產品要承擔機會成本、風險成本、內部成本等,所以更傾向價值定價。而作為C、D方陣企業,往往更看重產品研發投入,傾向成本+溢價,但產品價值最終來自客戶認可和付費。面對這一現狀,建議產品型公司要建設產品系列形成“產品樹”,實現技術產品快速迭代以化解過程中的“BUG”,同時期待行業中出現設備安裝、調試專業企業,全面提升系統的可靠性和品質感,為客戶打造高質量服務,贏得更高價值信用。
邢俊義指出,環保企業需要強身健體,代位思考,主動融入。A方陣企業擁有的最多資源是多元的場景,中國從南到北有不同的水質、不同的政府管控,但企業對這些場景的挖掘還不夠深。深度挖掘這些場景,標準化定義之后形成模塊化功能需求,這是A方陣企業需要突破的事情,但往往實際推進比較難。
王東全表示,中國水務投資希望建立以A方陣為首的良好生態產業鏈,聯合C、B、D方陣企業一起發展,形成合作互助的良性關系,與大家攜手同行。
浙江富春紫光環保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鮑震宇談到,在水務市場趨于飽和的情況下,富春紫光環保一直在考慮如何破局。鮑震宇認為,高質量服務驅動下的產品化轉型應該以精細化、數字化做好存量服務,以新的模式拓展水務合作。第一,創新合作模式。一方面,加強集團內部環保板塊的互聯互動,協同外部的C、D方陣企業,構建大環保協同作戰模式,共同提供一攬子系統化服務。另一方面,在浙江省內積極推動地市合作3.0版,將集團其他板塊資源與地方政府資源互動,通過互利互惠方式提供水務合作的機會。結合目前在推進的抽水蓄能加光伏綠能,以及推動地方環境整體監測和水務建管一體、供排水一體,形成區域化長效運維方式。第二,通過高效運營打造核心競爭力。公司提倡將污水排放值控制在合理區間來降低能耗和成本,結合云計算數據中心的優勢,實施智慧化水務建設。第三,做好品牌打造。打造標桿是服務產品化的必由之路,通過和省建設廳的合作,推進省內一些比較代表性的項目,形成地方標桿。
作為D方陣設備廠家的代表,南京藍瑩環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軍談到,在高質量引領上,D方陣企業要發揚工匠精神,將細分領域產品做精做細,緊盯客戶需求不斷創新,幫助客戶把成本降低、能效提高,產品做到智能化,把人工維護成本降下來,做細分領域的領跑者。
江蘇力鼎環保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何海周表示,對于中國民營環保公司的發展,他認為還是要心系遠方,夢想總歸要有,萬一實現了呢。第二,找準自己的有限資源,將能做的事做到極致,單點發力。第三,基于價值進行協同。合作的本質可能還是長期的差異化價值的互補,這樣合作才會更長久。
環境產業走向高質量,也需要國家認可的標準體系來衡量行業的價值呈現。百度智能云智慧工業事業部解決方案總經理吳學義提到,做水務行業標準化,首先,要有行業至高者站出來,組織大家一起做標準,這樣才能用最高效、最低廉的成本實現最好的服務。第二,能夠形成命運共同體。水務行業應該找到有共同目標的場景,按照這樣場景打通標準。百度智能云希望作為乙方能夠挖掘更多的標準化場景,讓水務行業做得更輕松。
產品化過程中離不開創新。如何將創新融入傳統系統?吳學義認為,首先,要關注創新的價值點在哪里,它是否和服務對象、KPI相關。第二,如何真正將創新研發落地,其中有很多影響因素。創新和原來傳統之間,是攻和守的關系,守的一方擔心創新存在的隱患,這對于創新來講是一個很大的障礙。因此,應該讓業務部門、真正運營該業務的部門來主導創新,賦予KPI任務,這樣才能真正把創新執行下去。
傅濤最后總結,小康之后才是全面現代化,目前有些領域還沒有實現小康,比如農村的污水大部分沒有實現智聯。公共服務的免費化、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公共服務的利潤接近于1%、2%、0%,這是中國未來大的發展趨勢,某種程度上也是世界趨勢。
政府是完全責任,企業是有限責任,公共服務責任是政府的責任。市場需求和社會需求不是一個概念。有的地方是偽市場、真需求,不是用戶提出來的需求就要滿足。水務產業的高質量發展不是由供給者定義的,而是由甲方定義的。“我認為好一定是好的”是個誤區,有時候環保企業定義的需求不是公共服務部門的需求。現在公共服務的收益越來越低,如果不追求高質量發展,企業無法生存下去,上市托不住資本市場對企業的預期。因此,必須挖掘另外的高質量,創造新的價值,這個價值就是兩山經濟。兩山經濟是兩個客戶,需要把這個價值按用戶邏輯定義下來,定義的工具是標準。
定義高質量,首先得確定誰是客戶,什么樣的場景,什么是價值。如果將這些要素把握住,高質量一定有人付費。而且,付費來源未必是原來的環保局,自來水不一定就得漲價,可能是環境產業帶來的經濟溢價,比如EOD概念。
最后,技術要做成樣板間,做樣板間要整合技術,只要有好的技術,有特別好的應用場景,用戶特別滿意,能達到100分以上,就可以做成樣板間。房地產公司的樣板間也是因為賣房子產生的,分房子絕對沒有樣板間,你想賣的貴就要做漂亮的樣板間。環保技術工藝想要做成產品賣出去,不妨做出樣板間,用視頻技術、互聯網技術展現出來,不只有照片,還有實景錄像,上邊有互聯網數據、用戶評價,甚至有當地局長的評價,用數據更真實地展現結果,更好說服甲方們去安心購買。數據就是財富,積累下來會形成時間的函數,形成推廣的鏈條,把示范項目的歷史數據展現出來。
原標題:雙百跨越驅動下的產業未來與產品化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