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內,“兩淮礦區國家級煤炭基地”都是安徽省的一張能源名片,為當地乃至全國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不過,過度依賴化石能源帶來的資源枯竭、環境污染等問題同樣不同忽視。《安徽省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安徽省發展面臨不少問題和挑戰,其中就包括“高耗能行業和煤炭消費占比較大,節能減排和能源保供任務繁重。”
為穩妥有序推進“雙碳”戰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安徽省2022年將重點推進能源綜合改革創新,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和減量替代,布局建設一批光伏發電、風電、生物質發電等項目,擬定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350萬千瓦以上。加快清潔能源替代,安徽省決心愈發堅定!
8月1日,隨著重磅政策《安徽省能源發展“十四五”規劃》(下稱《規劃》)落地,安徽省清潔能源發展路線進一步明晰:
目標:到2025年,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2000萬千瓦左右。
錨定“雙碳”目標,安徽省將推動非化石能源從補充性能源向替代性能源轉變,加強化石能源清潔高效開發利用,更大力度推進節能降碳。預計到2025年,安徽省將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2000萬千瓦左右,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量316億千瓦時。其中,新增光伏發電裝機1430萬千瓦、風電裝機達388萬千瓦、生物質發電裝機57萬千瓦。
舉措:大力發展光伏發電、推進風電健康發展、多元高效利用生物質能。
光伏——堅持集中式與分布式建設并舉,充分利用荒山荒坡、采煤沉陷區、閑置水面等未利用土地,因地制宜建設集中式光伏發電項目。加快光伏發電在工業園區、公共建筑、居民住宅等建筑屋頂推廣應用,推動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發電試點工作。
風電——有序推進皖北平原地區連片風電建設,穩妥推進皖西南地區集中式風電建設,鼓勵分散式風電商業模式創新。大力推進風光儲一體化建設。
生物質能——推進農林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新建和供熱改造,合理規劃城鎮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積極推進生物質非電開發。統籌布局生物燃料乙醇項目,適度發展先進生物質液體燃料。
創新:開展一批科技創新研究和試點示范工程,增強能源科技創新能力。
光伏技術研發和示范——加大下一代電池技術研究攻關,鼓勵有實力的企業開展下一代高效率、低成本太陽能電池及生產設備開發;加快光伏逆變器技術升級,開發新型大容量高效率并網逆變器和大型光伏電站高效穩定直流匯集裝備。
儲能技術研發和示范——開發新型鋰電池、液流電池等產品,推進儲能系統集成技術升級,掌握大規模儲能電站設計關鍵技術,探索開展儲能及多能互補開發試驗。發揮研究優勢,加強對電化學儲能電站火災爆炸致災機制及其災害防控技術的研究。
氫能開發利用研究示范——鼓勵“綠氫”制備技術創新,在合肥、六安、銅陵等氫燃料電池發展基礎較好的地區建設光伏制氫試點項目。開展大型火電廠摻氨燃燒實驗和摻氨燃燒提升電廠調峰能力的研究,通過逐步提高火電廠摻氨比重有效實現降碳減碳,在銅陵等地開展摻氨燃燒試點。
與此同時,《規劃》在“加快清潔能源產業發展”中提到,將聚焦光伏玻璃、光伏電池、光伏組件、逆變器等產業鏈上下游重點環節,打造光伏、儲能裝備制造完整的全產業體系;推動退役電池、光伏組件等回收處理產業發展;鼓勵光伏、風電、儲能等清潔能源龍頭企業積極參與國內國際市場分工及行業標準制定。
未來,安徽省將按照《規劃》要求,堅持清潔低碳的基本原則,大力發展非化石能源,提升化石能源利用水平,加快形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與生態環境保護相協調的能源生產和消費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