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狀態下,延期付款已經成為常態。
在此背景下,“水地聯動”模式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此前,首創環保曾經提出過“水地聯動”模式,就是把水的治理跟地產價值聯動起來,通過房地產的渠道,來實現環境治理價值的變現。
有人說,互聯網時代的營銷模式是“羊毛出在豬身上,讓狗來買單”,“水地聯動”模式與此倒是頗有異曲同工之妙。
那么問題來了,這種“水地聯動”模式,讓環保企業轉型房地產去賺錢,可行嗎?
1
據E20水網固廢網報道,對于環保行業來講,延期支付其實一直都存在,只不過疫情狀態下更加嚴重了。而這種延期支付,已經是不同區域的普遍現象。甚至對于不做投資,只賣設備的企業來說,延期付款的情況也非常嚴重。
據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統計,2021年,A股177家環保上市公司中,有130家企業應收賬款增加,占比73.4%。整體來看,177家公司的應收賬款總體增長了10.8%。
▼據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統計,2021年,A股177家環保上市公司的應收賬款總體增長10.8%

這樣一來,所有的壓力就都集中在環保企業的身上了。
一位企業負責人在接受E20水網固廢網采訪時表示,“我們都是用杠桿去做的,用資金敲門,總投資里80%的錢是借的,要給銀行還本付息的,現在壓力都在投資人身上,轉移不到項目上去,我們作為社會資本方就要去承擔這個壓力。”
2
“水地聯動”設想
在地方政府普遍財政狀況不佳,延期付款嚴重的情況下,有沒有別的渠道能夠彌補環保企業的損失?
在此背景下,“水地聯動”模式再次進入人們的視野。
早在2009年的時候,首創集團前董事長劉曉光就提出過“水地聯動”模式。
當時,國際金融危機以后,很多外行企業開始轉行做水務環保,首創明顯感覺水務公司的利潤慢慢變薄了,于是劉曉光就在董事會上提到,能不能發揮首創金融、地產、基礎設施三個都很牛的特點,創新性地推出“水地聯動”模式
所謂“水地聯動”模式,就是把水的治理跟地產價值聯動起來,通過房地產的渠道,來實現環境治理價值的變現。
理論上,這應該是可行的,因為很多地方都通過水環境治理,實現過土地價值的升值。比如在青島,通過黑臭水體治理,一個叫“李滄寶龍國際社區”的小區的房價就從2013年時的6000元/平,上漲到2018年時的18000元/平。
當然,要想實現這一模式,需要自身具備一定的條件,最好是像首創這樣,在房地產和環保兩個領域都有足夠的實力。
對于這樣的設想,很多環保企業雖然身不能至,但也是心向往之。
2020年5月,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舉行的“環境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環境商會會長、博天環境董事長趙笠鈞就表示,環保產業經常是為別人做“嫁衣”,我們把河道治理好了,河道兩岸的土地升值了。但升值的部分卻被政府獲益了。政府在獲益的同時給環保企業的支付還不及時、不到位,環保企業干的都是成就他人的事。
而對于“水地聯動”模式,其實正是央企、國企的優勢,首創也有這樣的可能性。首創有房地產開發,如果能跟河道流域的治理結合起來,可能也是一種收益模型和商業模式。
“現在很多房地產企業都進入了環保行業,萬科、碧桂園都進來了,他們進來以后會不會探索出國土空間規劃資源整合的新商業模式?我覺得是有可能的。”趙笠均說。
公開資料也顯示,近年來,已經有不少房地產企業都悄悄布局了環保產業。
例如,早在2015年,雅居樂就成立了環保集團,聚焦生態產業園、固廢處理、智慧水務、環境修復四大領域。截至2020年,其在危廢處理領域已經擁有超350萬噸/年的危廢處理資質和超1800萬立方米的安全填埋場庫容,位居行業前列。
2017年,萬科集團也與水務環保領域的龍頭企業首創共同出資設立環保平臺公司,開展城市水環境治理、城市土壤修復、海綿城市建設等環保業務。
此外,包括碧桂園、華夏幸福、美的集團、財信集團等房地產企業,也都在環保領域進行了布局。
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環保板塊特殊性比較強,但未來的成長性會高過很多行業,與房地產業合作空間更為廣闊。
3
“實際操作中還會遇到一些障礙”
“水地聯動”模式究竟可不可行?首創的實踐其實頗具參考價值。
2017年11月,原首創股份與萬科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萬科建筑技術發展(深圳)有限公司以及珠海萬道益科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共同出資設立環保平臺公司,開展城市水環境治理、城市土壤修復、海綿城市建設等環保業務。
彼時,首創股份在公告中表示,雙方合作將有助于拓寬公司在環保行業覆蓋領域,改善公司盈利能力,增強市場競爭力,實現水務產業與地產行業的強強聯合及協同發展,推動環保產業升級。
當然,這一模式要想走通,還是需要解決很多問題的。
2020年5月,在“環境企業家媒體見面會”上,時任環境商會執行會長、首創股份總經理楊斌就表示,關于環境治理和土地升值的問題,理論上講這兩塊能夠協同,但從實際操作上看,還是有比較多的障礙的。
比如,環保企業如果要去做房地產業務的話,在融資方面、證監會上市方面都會受到很多的限制。
楊斌表示,從首創集團的案例看,我們還有一個房地產板塊——上市公司首創置業,它和首創股份是兄弟公司,一個做環境,一個做地產,但在一個地區進行協同的案例也比較少。
“比如,我建一個污水處理廠,兩邊的土地升值了,房地產企業去拿地能不能做一些補償?這個方面從實際案例來說還是比較少的,說明‘水地聯動’的概念很好,但在實際操作中還會遇到一些障礙。”他說。
而對于首創與萬科的合作,楊斌表示,此前一年的運行情況是非常好的,但它主要側重在小區物業水景觀的改善,比如萬科開發的樓盤,首創來提供水的綜合處理,包括微小黑臭水體、活水的利用等景觀林園綠化。
“至于這種實踐對環保行業有沒有示范作用,目前還需要論證。”楊斌說。
推行“水地聯動”模式,讓環保企業轉型房地產去賺錢,您覺得可行嗎?(注:原文有刪改)
原標題:環保企業轉型房地產,“水地聯動”模式行得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