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0日,重慶市生態環境局聯合市公安局、市高法院、市檢察院召開2022年生態環境行刑銜接工作新聞發布會,介紹相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據介紹,近年來,重慶市公檢法環4部門深學篤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工作安排,全面落實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環境污染犯罪司法解釋》,聚力突出環境問題整治,不斷深化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切實加強隊伍建設,持續加大執法力度,提升執法效能,不斷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2017年以來,全市生態環境部門共實施行政處罰案件17979件、處罰金額10.6779億元,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258件;公安機關偵辦污染環境案件525起,移送起訴人數787人;檢察機關起訴生態環境和資源保護刑事案件6514人,辦理環境公益訴訟352件;審判機關受理審理破壞生態、污染環境各類刑事案件4386件。
完善監督執法體系,夯實行刑銜接基礎。
堅持隊伍建設走在前列,市生態環境局高質量完成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機構改革,率先實施行政執法類公務員改革,市公安局在全國率先成立環境安全保衛總隊,市高法院推進環境資源審判專門化,建成市、區縣、鎮街三級全覆蓋的環境資源審判組織體系,市檢察院全面推行長江生態檢察官制度。
公檢法環4部門聯合制定《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工作實施辦法》《關于辦理環境資源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等8項制度,在全國率先出臺污染環境犯罪量刑實施細則,依法從嚴適用緩刑,緩刑適用率降至30%以下,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強司法保障。出臺《重慶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管理辦法》配套文件,有力促進和保障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工作在重慶市的貫徹落實。
不斷健全信息共享、聯席會議、案件移送、重大案件會商督辦和案件雙向咨詢機制,并與湖北、湖南、四川、貴州不斷深化跨省協作,形成省級組織交叉專項執法、毗鄰地市(區縣)日常執法協作體系,建立環境資源案件打擊協作機制,長江、酉水流域生態環境檢察跨省管轄協作機制。
深化聯動協作機制,拓展行刑銜接縱深。
不斷促進部門聯動規范化、培訓交流常態化,堅持每年召開1次聯席會議、不定期召開專題會,先后就“一次采樣”是否作為執法監督判斷超標依據等6個事項達成共識。生態環境部門為環境污染案件偵辦提供技術支撐,公安和司法機關就刑事案件立案標準、證據的固定和保全等強化司法支持。聯合開展培訓,覆蓋業務骨干236名、重點排污單位600余家、企業負責人及環保工作人員1200余名。
持續推動聯合執法實效化。生態環境部門與公安、檢察機關圍繞固體廢物、危險廢物、自動監控和垃圾焚燒等重點領域聯合開展系列專項行動,加強個案聯合執法,公安機關前移辦案關口,與生態環境部門聯合查辦非法傾倒鋁灰、廢礦物油、廢油等危險廢物、干擾偽造監測數據等在全國有影響力的大案要案30余件。11支執法隊伍,21人獲得生態環境部、公安部、最高檢察院聯合表揚。
嚴厲打擊違法犯罪,彰顯行刑銜接成效。
公檢法環4部門聚焦落實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長江流域“十年禁漁”等重大決策部署,聯合執法檢查協同整治一批“硬骨頭”生態環境問題。近年長江嘉陵江烏江流域環境執法大練兵整治突出問題2500余個;公安機關辦理社會生活和交通噪聲投訴12萬余起,查處機動車污染物排放超標1.8萬余起;檢察機關深化開展“保護長江母親河”專項行動,累計立涉水案件1975件;審判機關出臺10條意見服務保障“長江十年禁漁”,發布非法捕撈犯罪案件量刑指引,為推進全國法院非法捕撈案件量刑規范化提供“重慶范本”,受邀在世界環境司法大會、貫徹實施《長江保護法》工作推進會等會議作經驗交流發言。落實行政執法公示、執法全過程記錄、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三項制度”,出臺《重慶市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行政執法事項清單》《關于污染環境犯罪指導意見的實施細則》,建立輕微環境違法免罰清單和監督執法正面清單,統一污染環境犯罪裁判標準和尺度,嚴格控制污染環境犯罪緩刑適用,執法事項更明確、執法程序更規范、執法方式更優。
會上,四部門發布了近年辦理的12件生態環境保護行刑銜接典型案例,主要涉及非法處置危險廢物、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水污染物、污染長江水體、非法占有農田、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環境公益訴訟等多方面。有關負責人還就打擊污染環境犯罪提高違法犯罪成本、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下一步工作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下一步,重慶市將全面落實市第六次黨代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進一步加強聯合執法、聯合處突、科技賦能、信息共享,以管用、實用、好用為目標,不斷探索完善行刑銜接運行機制,持續鞏固和提升生態環境保護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成效,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發揮支撐保障作用,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原標題:重慶召開生態環境行刑銜接工作新聞發布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