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按照正極材料的不同,動力電池分為三元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兩大主流技術路線。兩者各有優缺點:三元電池能量密度高、續航里程長,但是存在熱穩定性差、高溫條件下容易自燃的缺點。而磷酸鐵鋰電池安全、能量密度大、循環壽命長。
自2018年市場占有率被三元鋰電池超過后,磷酸鐵鋰電池的市場份額不斷下滑,一度低至12.8%。但在去年,磷酸鐵鋰電池成功逆襲:當年5月,國內磷酸鐵鋰電池產量超過三元鋰電池,7月,裝車量超過三元鋰電池。
磷酸鐵鋰電池的迅速發展,帶來了對磷酸鐵鋰的巨大需求,磷酸鐵鋰逐漸成為市場的“寵兒”,各大企業紛紛對其布局。不過,也有企業終止在磷酸鐵鋰材料領域的布局,聚焦新能源鋰電三元材料產業鏈。下面, 就來看看磷酸鐵鋰的AB面:
A面:擴產
近兩個月來,多家企業對磷酸鐵鋰擴產:
深交所顯示,深交所創業板上市委員會定于6月15日召開2022年第33次上市委員會審議會議,審議湖南裕能的首發事項。本次闖關創業板,湖南裕能擬募資18億元,分別用于四川裕能三期年產6萬噸磷酸鐵鋰項目、四川裕能四期年產6萬噸磷酸鐵鋰項目、補充流動資金3個項目;
2022年6月13日,富臨精工發布公告稱,為加快公司磷酸鐵鋰項目建設,減輕產品交付壓力,提高募集資金使用效率,公司擬變更部分募集資金用于富臨新能源正在實施的“年產6萬噸磷酸鐵鋰正極材料項目”;
6月9日,磷酸鐵鋰企業德方納米的23億元定增最終落地。據德方納米公告,募集資金將于年產11萬噸新型磷酸鹽系正極材料生產基地項目及補充流動資金;
5月29日,金浦鈦業發布公告稱,為滿足新能源儲能及新能源汽車對于磷酸鐵鋰不斷增長的需求,公司擬在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建設20萬噸/年電池級磷酸鐵、20萬噸/年磷酸鐵鋰等新能源電池材料一體化項目;
5月27日,川發龍蟒公發布多條投資公告,其中包括其全資子公司攀枝花川發龍蟒擬投資建設年產20萬噸新材料項目(包括年產20萬噸磷酸鐵鋰、年產20萬噸磷酸鐵和年產30萬噸硫酸生產線及廠房、倉庫、研發中心等配套設施),總投資金額預計為72.5億元;
5月18日,耀寧科技12GWh磷酸鐵鋰電池及系統總成項目簽約落戶江蘇鹽城建湖縣。該項目由浙江耀寧科技有限公司投資,總投資102.3億元,項目達產后,預計可實現年銷售120億元、稅收3.6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各廠商宣布的磷酸鐵鋰擴產規模加上現有產能已超500萬噸。
B面:放棄
但是,也有企業放棄了在磷酸鐵鋰領域的競爭:
6月14日晚,華友鈷業公告披露,為進一步集中優勢資源,聚焦鋰電三元材料產業鏈,公司擬終止在磷酸鐵鋰材料領域布局。經與控股股東華友控股協商,決定終止通過控股子公司巴莫科技收購圣釩科技100%股權事宜,并于6月14日簽署了《<股權收購意向書>之終止協議》。
半年前的2021年11月5日,華友鈷業控股子公司巴莫科技與華友控股簽署《股權收購意向書》,巴莫科技擬向華友控股以支付現金或者增發新股的方式,收購華友控股持有的內蒙古圣釩科技100%股權,擴充磷酸鐵鋰業務。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年底,華友鈷業還曾與興發集團簽署了《合作框架協議》,擬在湖北宜昌合資布局了從磷礦石采選到磷酸鐵鋰材料制造一體化的產業,磷酸鐵和磷酸鐵鋰的項目規模高達每年50萬噸。該項目能否順利進行,電池聯盟也將持續關注。
總結
無論是對磷酸鐵鋰擴產還是放棄,都是企業自己的選擇。不能不考慮自己的能力和實力,跟風去進行投資,要有一個長遠的規劃,只要適合自己,三元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路線都會很好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有業內人士分析,雖然短期內磷酸鐵鋰不會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但隨著新產能的不斷釋放,預計未來兩年后,磷酸鐵鋰可能面臨產能過剩。
原標題:磷酸鐵鋰的AB面:擴產與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