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初,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公布延安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處理規模調整為1300噸/日,是3月時公示的650噸/日的兩倍。也是在3月間,陜西渭南市中心城區垃圾焚燒發電處理項目開工、華陰生活垃圾焚燒項目進行環評受理公示。這些都是《陜西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2020-2030年)》中的規劃項目。而按照此規劃及動態調整,未來陜西或將建設生活垃圾焚燒項目有46個,日處理總規模38580噸。
起大早趕晚集 2019年迎來第一波項目投運
據了解,陜西省一直是以垃圾填埋為主、焚燒發電為輔的方式處理生活垃圾。截至2019年底,陜西省建成垃圾填埋處理設施124座(其中市縣級垃圾處理場99座),實現了縣級級以上城市全覆蓋。而2019年后,陜西的生活垃圾焚燒項目才真正迎來第一波投運潮。
據相關報道,陜西的垃圾焚燒開始時間并不晚。
2007年9月,由陜西萬泉投資有限公司承建的咸陽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開工建設,這是陜西省第一個,也是當時西北第一個生活垃圾焚燒項目。但因為企業資金困難以及鄰避問題,項目曾經歷8年停滯,2010年11月才重新開工建設。2014年8月最終建成。2015年5月開始試運行,設計日處理生活垃圾1500噸。隨后再次因為鄰避問題而于2016年10月停止試生產,進行提標改造,并決定遷建。
2018年5月,經過一次流標后,遷建項目第二次投標,北京北控環保工程技術有限公司成為遷建項目中標供應商。項目新址位于西咸新區秦漢新城,2019年11月1日正式投運,日處理能力增加到3000噸,成為陜西投運規模最大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
或許其坎坷的經歷給管理者帶來了不小的壓力,期間,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陜西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促進省內生活垃圾焚燒加速發展,但相比全國的垃圾焚燒市場發展,還是有些“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2016年,國家推出《“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發改環資〔2016〕2851號),規劃中提出“到2020年底,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的50%以上,陜西省到2020年采用焚燒技術處置的生活垃圾達到0.75萬噸/日”。
2017年,陜西發布《陜西省“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規劃明確提出: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重點開展廢棄包裝物、餐廚垃圾、園林垃圾、糞便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鼓勵生活垃圾焚燒發電。
2018-2019年,陜西一口氣批復了興平、洋縣、蒲城縣項目,以及咸陽城鄉生活焚燒項目和漢中、銅川、干縣、延安等地項目。2019年,西咸新區、西安藍田項目正式投運,開啟陜西生活垃圾焚燒第一波投運歷史。
2020年,陜西發改委發布《陜西省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中長期專項規劃(2020-2030年)》,對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的發展目標、重點任務、發展布局、保障措施進行了詳細規劃。計劃到2030年,陜西全省將累計規劃建設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41個,建成投產規模達到34930噸/日,焚燒發電處理垃圾量占應處理量的 68%。
同年,洋縣、高陵、鄠邑、咸陽、富平、榆林也相繼投運,西安的日處理規模接近一萬噸。
12項目投產 日處理總規模約為14950噸
根據作者統計,截至發稿時,陜西已經有12個生活垃圾焚燒項目投產,總投資將近80億元,共計日處理規模為14950噸,總投資約79億元。如下表:

12個項目中,有5個單體日處理規模過千噸,其中西安含西咸新區共有4個項目投產,每個項目均超過2000噸/日,處理垃圾焚燒總規模接近萬噸,達到9750噸,約為陜西已投運規模的2/3。
其余已投運市級地區有咸陽、渭南、銅川、漢中和榆林,寶雞、延安、安康、商洛四市尚無項目投運。
投運項目中,銅川、咸陽、彬州、洋縣海創環保能源公司均是海螺創業旗下安徽海創綠能的全資子公司。榆林綠能新能源有限公司則是由陜西國源環保和榆林城投及榆林高新技術產業園、杭州錦環投資等合資成立,國源環保為大股東,占股44.2%。國源環保原為陜西環保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后被偉明環保收購了66%的股權。今年2月份完成股權變更,偉明環保成為國源環保的控股股東。
其他幾個投產項目則分別被光大環境、中國環境保護、康恒環境、北控環保獲得。
在所有已投運項目中,光大環境以近3250噸/日的規模力拔頭籌,北控環保和中國環境保護分列二三。
待建項目34個 總投資額超百億元
據陜西商《十年規劃》和網上可查資料顯示,在已投運項目之外,陜西省目前已啟動和在建項目,加上2030年之前規劃開工項目共計有34個,可統計的總投資額超過109億元。如參考其他項目投資,預估總投資或超過130億。
已啟動和在建項目14個 總投資金額近74億元
另外網上可查的已經開始招標以及建設過程中的項目有14個,總投資金額73.9億元,日處理規模超過1.3萬多噸。其中西安灞橋區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熱電項目規劃日處理3000噸,與西咸新區項目并列為陜西最大規模的生活垃圾焚燒項目,其中一期750噸去年底已經點火試運行。真正投運后,即使不包含西咸新區,西安市的日垃圾焚燒規模也將超過一萬噸。另外商洛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PPP項目、寶雞市生活垃圾處理PPP項目、延安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規劃日處理規模均超過千噸。如下圖﹕

14個項目里,灞橋項目由灞橋產投和康恒環境等合資投建,其中灞橋產投持有合資公司68%,的股份,為大股東,康恒環境持股25%。西鄉中辰新能源是中環環保和盛運環保分別以9﹕1比例合資成立。延安項目里,陜西國源環保占據合資公司51%的股份,杭州錦江占股49%。
未來將建項目20個 總規模10480噸/日
按照陜西省2020--2030年規劃以及動態調整,在上述26個項目之外,未來陜西省還將建設垃圾發電項目20個,總規模為10480噸/日,可統計到的總投資額超過35億元。其中咸陽以2800噸/日最多,渭南以2300噸/日次之。如下表﹕

中環保護項目規模排第一 總規模5860噸/日
根據以上內容,陜西已經投產,加上已經啟動、正在建設和未來規劃建設的項目共有46個,日處理總規模38580噸。比《規劃》增加了5個項目,日處理總規模增加了3650噸。
按照已經投建和定標的項目統計(見下表),中國環境保護在陜共獲取4個項目,總處理規模達到5860噸/日,光大環境以日處理3750噸的規模次之。陜西國源環保的三個項目均是與別人合建,它為大股東,項目日處理總規模達到3800噸。康恒環境,除了西安高陵項目由其投建外,其余兩個項目都是與人合建,并且為小股東。

海創綠能旗下有5個項目,日處理總規模為3000噸,顯示了其在陜西比較深厚的市場根基。根據中國固廢網5月6日報道,在分拆海螺環保在香港上市后,海螺創業擬將海創綠能分拆并于上交所主板獨立上市。
目前,北控環保在陜西僅有一個西咸新區一個項目,但日處理規模為陜西最大。在后續的一些項目中,不排除其繼續拿單的可能。而成長于本地的國源環保,未來在偉明環保和陜西環保集團的合力之下,未來也會有加速發展的可能,但估計也仍難以撼動當前已經呈現的主體格局。
西安規模奪冠 咸陽、渭南分列二三名
根據整體統計來看,陜西的生活垃圾焚燒項目主要集中在西安,藍田、鄠邑、高陵和灞橋四個項目一期,日處理總規模將近萬噸。加上西咸新區項目,總規模則達到12750噸/日。其次是咸陽,以8個項目總規模5600噸/日位居第二。渭南則以10個項目總規模5450噸排第三。
陜西46個項目區域列表(按規模排序)

E20研究院固廢產業研究中心潘功博士介紹,僅從西安市場來看,已經投建和在建的幾個項目單體規模均比較大,相比其城市規模,整體能力未來或許會有所過剩。而對于陜西來說,總共3萬多噸的規模相對適中。
結合作者之前的一些統計,當前陜西生活垃圾焚燒市場的投運項目規模尚遠低于重慶市的水平,比廣東東莞稍多。如果規劃中的全部項目投運,則遠高于四個直轄市,以及廣州、深圳單個城市的水平。
根據延安、彬州等項目與陜西省《十年規劃》的現實結果,以及與發達城市的比較預測,陜西的垃圾焚燒市場未來或仍會有一定程度的發展。
以江蘇省為例,住建部城市建設統計年鑒顯示,2017年,江蘇省城市生活垃圾焚燒比例已經達到74%,2030年的目標85%。而根據陜西省的《十年規劃》,到2025年,焚燒發電處理垃圾量占應處理量的59.6%。到2030年,焚燒發電處理垃圾量占應處理量的68%。
原標題:陜西垃圾焚燒﹕2030年將建46個項目 總投資超2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