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十四五”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已于2022年5月17日經南通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實施,現就相關內容進行解讀。
一、編制背景
加強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是提高人民群眾滿意度、獲得感、幸福感的民生工程,也是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支撐。為加快補齊我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短板,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進一步為綠色發展擴容提質打好基礎,2020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啟動了“十四五”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編制工作。
二、編制過程
一是加強調查研究。成立工作組,制定工作方案,確定編制大綱。編制前期,通過現場調研、基礎資料分析等方式,全面梳理我市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現狀及形勢。編制過程中,多次組織市級有關部門和單位進行座談交流,組織召開專家評審會,聽取多方意見。
二是注重規劃銜接。編制過程中,做好《規劃》與《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江蘇省“十四五”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南通市“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相關文件的銜接,全面落實上位規劃要點,優化《規劃》目標指標,豐富重點任務工程。
三、主要內容
《規劃》立足南通特色與基礎編制,共設置六個部分,對全市“十四五”時期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工作目標和任務進行了詳細部署。具體內容如下:
第一部分是規劃總則。點明了《規劃》編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生態環境基礎設施是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核心環節,必須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基礎設施補短板力度,夯實基礎,為推進經濟社會實現更高水平發展釋放更多的環境容量和承載空間。
第二部分是規劃背景。介紹了全市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十三五”時期工作成效、“十三五”末現狀分析、主要問題和面臨形勢。從生活污水處理、工業廢水治理、生活垃圾收集處置、一般工業固廢及危險廢物處置、清潔能源供應、生態環境防控應急等方面對“十三五”工作成效進行系統盤點,分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研判“十四五”時期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第三部分是“十四五”缺口預測。按照國家級、省級相關辦法要求,科學選定核算思路,整體核算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缺口。
第四部分是總體要求。提出了《規劃》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市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總體目標,即到2025年,全市建成布局合理、支撐有力、運行高效的現代化環境基礎設施體系,為全面開展美麗南通建設、推動南通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第五部分是重點任務。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我市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八個主要任務:
一是建設綠色智能、安全可靠的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加快完善城鎮污水管網,優化城鎮污水處理設施布局,持續推進污泥規范化處置利用,完善區域再生水循環利用體系。
二是有序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工程。統籌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探索多元化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健全完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護機制。
三是加強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提高園區配套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強化園區配套雨污水管網建設,提升工業污水處理設施信息化管理能力,推行工業污水處理廠尾水中水回用。
四是健全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大力推進垃圾分類處置,推進城市固體廢物精細化管理。
五是提高工業固廢處置利用水平。加強一般工業固廢處置利用,提升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推動固體廢物信息化監管監控。
六是增強清潔能源供應能力。加大天然氣輸出規模,提高非化石能源供應水平,積極構建智慧能源體系。
七是筑牢生態環境安全防控保障。強化環境應急基礎設施能力,提升核與輻射安全保障能力。
八是實施重點工程。推動城鄉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項目、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建設項目、垃圾收運處置體系建設項目、工業固體廢棄物處置能力建設項目、生態環境安全防控能力建設項目等五大類工程建設。
第六部分是保障措施。從加快建立協調推進機制、加大政策支持度、創新推進模式、引導公眾參與等四個方面提出舉措,推進和保障《規劃》目標及任務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