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4月16日2時16分,我國成功向太空發射一顆大氣環境監測衛星。該衛星能夠對氣態污染物、云和氣溶膠以及水生態、自然生態等環境要素進行大范圍、全天時的綜合監測,并可同時助力氣象、農業農村等行業的遙感監測應用工作。
據生態環境部消息顯示,這顆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將在國際上首次實現CO2的主動激光探測和大氣細顆粒物的主被動結合探測,大氣探測激光雷達在國際上首次采用雙體制激光技術探測氣溶膠和CO2,通過主動方式對大氣CO2柱總量進行精細化探測。
此個環境監測衛星的成功升空,我國生態環境監測水平完成了又一次飛躍。
當前,我國環境監測網絡框架已初現。《“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顯示,在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設置1734個國家城市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在全國重點流域和地級及以上城市設置3646個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監測斷面……統計數據表明,2019年,我國環境監測行業的市場規模就已達到833億元,而在2020年,就有業內人士認為,我國環境監測市場規模有突破1000億元的可能。
在當前環保工作的不斷深入,監測點位的逐步覆蓋下,我國環境監測行業有了大幅走升的發展苗頭。除了此次帶來了多個“首次”驚喜的大氣環境監測衛星外,我國還有這些監測“新星”:
1、浙江杭州是首批綜合城市溫室氣體監測試點城市之一。近日,杭州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碳監測工作組人員赴華東地區溫室氣體監測背景點臨安大明山開展溫室氣體手工監測,在浙江省首次實現了采用無人機載設備完成手工監測溫室氣體的樣品采集工作。
2、浙江海洋生態環境監測于4月6日,在舟山新城雙陽碼頭,迎來了全國首艘千噸級海洋生態環境監測船“中國環監浙001”的正式列編,開啟了2022年度浙江省近岸海域國控站位春季生態環境監測工作。
3、河北雄安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使用的5G+VR儀器在國內首次將5G等新信息化技術應用于生態環境領域,完成5G+VR全景視頻移動監測監控,首創“區塊鏈”環境采樣系統,實現淀區精準導航、5G視頻回傳、VR全景在線監測等功能。
……
此外,本月還有四項水質環境監測的標準開始實施(28中有機磷農藥的測定、疊氮化物的測定、9種烷基酚類化合物和雙酚A的測定、滅菌生物指示物的測定等),且均為首次發布施行。可以明確,我國水質監測行業正在細分角度逐漸形成系統性、規范性的監測方案。自然的,水質監測如此、大氣監測、土壤環境監測等也都將朝著這條路走,形成標準化工作模式。
未來的環境監測,要形成高標準的監測體系,要與環境治理形成更緊密的互動關系,以現代化的監測手段為環境修復與保護服務。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