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環保裝備制造業規范條件企業申報工作啟動。其中關系到大氣污染、污水治理、環境監測儀器、固廢處理等四個細分領域的企業,主要涉及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示范、綠色標準、環保裝備等環保項目的申報。正為助推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發揮實力。
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正在逐步加速發展中,無論是技術還是設備制造工藝。去年,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總產值突破9500億元,外界對它的干擾似乎沒有減緩其增長的速度。包括環保裝備制造業的企業也逐漸增多,企業數量較“十二五”時期增長42.8%。
但,細分領域發展仍然存在不平衡的問題,有強項也有短板。有業內人士分析道,如大氣污染防治裝備已經可以與國際領先比肩,而部分裝備技術水平與先進水平還存有較大差距。坦率地說,環保裝備制造業要“沖頂”還要繼續在摸索中前行。
深入來講,環保裝備制造業目前的問題是供應端的能力提升,而需求端卻明顯動能不足。膜技術企業碧水源董事長此前公開表示,當前國內市場對于高端的本土裝備信任度不高,尤其是高端環保裝備市場,基本仍被國外品牌占據。
誠然,國產品牌能夠發展壯大是每個人都樂見其成的。但是,如果在做選擇的時候,可能仍會從多方面考量,優中選優。國產品牌未能成功獲得用戶“青睞”,因素太多。有技術的這塊敲門磚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要素,而使用戶切換喜好,是需要環保裝備商拋出更多的友好的橄欖枝及時間的。畢竟,從我國環保裝備制造行業的整體環境來看,國產品牌登上高端市場的時間并不久,“被看見”的面不廣。
雖說現在行業的坡度很陡,但爬過頂峰前方必是坦途。目前,用戶在環保裝備的選擇上,也會將國產品牌列入選擇清單。不多時,本土環保裝備制造業的研發與應用將找到更好的平衡點,從而進一步助推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本土化。
近年來,符合環保裝備制造業規范條件的企業也正在逐年增加。如,污水治理領域增加11家,環境監測增加11家,固廢領域增加6家……可以看到行業發展的“信心”還是很足的,“被高看”也是有可能的。
環保圈也曾表示,環保行業現在各方資本正在大量涌入,夯實技術很關鍵。放到環保裝備制造業上來說,也是同樣的道理,樹起技術之旗,是讓本土環保裝備從“被看見”到“被高看”的必要步驟。
再回到今年1月發布的《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中表示,環保裝備制造業的產值要在2025年力爭達到1.3萬億元,相信未來的成績與此相較只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