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推窗可見秀水泱泱,開門即是綠城花海。水清、岸綠,藍天、白云,這是美麗宜居、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嘉興市的大美畫卷,綠色發展打造出的“美麗嘉興”是每個嘉興人“幸福感”的來源。
近年來,嘉興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堅持生態立市的殷殷囑托,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努力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嘉興市成功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累計創成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2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3個,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1個。
聚焦示范創建主線
生態文明體制機制更完善
2019年,嘉興市召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動員大會,全市域、全領域、多方位推進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
以上率下抓創建。成立市委書記、市長任雙組長的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市、縣兩級抽調230余人成立生態創建辦,實體化運作。修編發布《嘉興市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編制印發《高水平建設新時代美麗嘉興規劃綱要(2020-2035年)》、《關于加快推進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夯實“五彩嘉興”生態綠色基底的實施意見》等綱領性文件,指導生態文明建設工作。率先實施縣(市、區)黨委書記生態環境工作述職制度。生態文明建設在市對縣黨政目標責任制考核中,權重占25%以上。
部門協同抓創建。出臺《嘉興市有關單位生態環境保護職責》,明確45個部門230條工作職責。建立市級部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任務、措施、責任”三張清單制度,市政府定期召開市級部門生態文明示范創建工作推進會,壓實部門責任。市人大制定出臺嘉興市餐飲業油煙管理辦法、建筑垃圾管理條例、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等,市紀委專門出臺紀律文件,為創建工作提供了堅強的法制和紀律保障。
各級聯動抓創建。將縣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創建納入黨政目標責任考核內容。制定《嘉興市市級生態示范鎮(街道)創建驗收標準》,實施市、縣、鎮三級聯創。兩批26個鎮創建為市級生態示范鎮。秀洲區出臺《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創建“十大攻堅行動”實施方案》;海鹽縣與各鎮(街道)簽訂生態文明建設責任書;海寧市創立生態環境村級片長制,著力打通生態文明建設“最后一公里”,入選美麗浙江建設典型實踐案例 。
全民參與共創建。積極推動生態環境公眾參與“嘉興模式”提檔升級,形成“一縣一品”新格局。嘉善縣“藍蜻蜓”志愿服務隊、海寧市潮鄉“綠話筒”、嘉興經開區“環保守夜人”等獲得群眾點贊。環保設施“雙線并行、多向同開”模式被生態環境部評為全國優秀組織案例。生態環境公眾滿意度從2017年的各設區市第11位躍升到2021年的第4位,連續四年實現排名和得分“雙提升”,提升幅度全省第一。
聚焦示范創建指標
環境質量數據提升更亮眼
三年來,嘉興市以創建目標為導向,以超常規的決心和舉措,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生態環境質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水環境實現大改善。全力整治未達標水質斷面,出臺《夯實生態綠色基底建設碧水嘉興行動方案(2021-2025年)》,全面開啟水環境治理和水生態修復并重的治水新階段。市控斷面Ⅲ類水占比從2015年初的7.5%上升到2021年的94%。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從2015年的25.8%上升到穩定100%。實施南湖水質提升工程,透明度達到80cm,成功入選全省第一批“五水共治”實踐窗口。秀洲區與江蘇吳江建立“五位一體”聯合治水機制,獲得省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嘉善縣投資1.48億元,實施東部水生態修復項目。平湖市創新“稻田退水零直排”模式,破解平原水網地區農業面源治理難題,市控以上斷面水環境質量Ⅲ類水比例從2016年0%提升至2021年92.3%。
大氣環境實現轉折性突破。2021年,嘉興市區環境空氣優良率達到90.1%,PM2.5濃度降至26微克/立方米。全國第一臺“超低排放”機組誕生于嘉興發電廠,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秀洲區在全省首創秸稈禁燒智慧監管平臺,實現秸稈禁燒從人防到“人防+技防”的轉變。平湖市建設工程揚塵管控智慧監管云平臺,建筑工地環境面貌明顯改觀。嘉興港區率先提出“無異味企業、無異味園區”創建,“國標+鼻標”創建經驗獲全省推廣,獲得國家級主流媒體報道。
固廢處理能力全局性提升。大力實施固廢處置補缺口項目,生活垃圾焚燒處置能力缺口從每天1100噸到目前每天盈余2000噸。創新打造“禾小微”品牌,有效解決小微企業危廢收運處難題,治廢經驗獲得生態環境部在“全國推廣”。小微危廢收集在線”場景入選“浙里無廢”數字化改革建設試點。南湖區首創全流程數字化監管的“垃非”系統,實現農村生活垃圾大數據精密智控。秀洲區建筑垃圾“全閉環”管控,海寧市創新“柴磚銀行”,解決廢柴、廢磚等隨意堆放問題,入選浙江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巡禮。
培育示范創建動能
生態文明建設更深入
嘉興市以生態文明理念指引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大力推進美麗城鎮、美麗鄉村建設,可持續發展水平和人居環境大幅提高。
綠色轉型步伐加快。開展傳統產業“兩高一低”企業整治提升專項行動,2018年以來,整治“低散亂”企業近5萬家,騰退低效用地近10萬畝。推進節水型企業建設,完成清潔生產審核127家,節水型企業31家。大力發展新興產業,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均實現翻番。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光伏總裝機突破300萬千瓦,并網容量居前。海寧尖山新區建成國家“源網荷儲一體化示范區”和省級“綠色低碳工業園區建設示范區”。平湖市入選全省第一批低(零)碳試點縣。海鹽縣被納入全國整縣光伏推進名單。
低碳試點創新亮點紛呈。積極探索碳中和碳達峰多領域協同創新,海鹽成為我國南方首個核能供熱城市,全省首個碳捕集利用制甲醇項目落戶嘉興港區,世界互聯網大會首次 “零碳”舉辦。開展碳配額金融創新,2021年碳配額抵押貸款金額達到2.3億元,列全省第一。3個鎮(街道)和17個村(社區)獲批全省第一批低碳試點。海寧市長嘯村低碳試點成效獲中國文明網點贊。
生態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推動美麗城鎮建設,制訂“一鎮(街道)一策”,36個創建鎮全部達到美麗城鎮建設標準,19個鎮榮獲省級樣板稱號,新建成美麗鄉村精品線7條,創成省級美麗鄉村示范縣1個、示范鎮8個、特色精品村23個、3A級景區村莊19個。海鹽縣、嘉善縣、海寧市入選全省首批幸福河建設示范縣。探索綠化造林新技術新模式,薄殼山核桃、日本甜柿等新樹種造林取得初步成效。
生態文明建設功在當代、利在千秋。嘉興市將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鍥而不舍,久久為功,努力把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優勢轉化為共同富裕示范區典范城市建設的治理效能,持續擦亮綠色低碳循環城市金名片。
原標題:生態文明示范創建 | 以綠色為底 繪就美麗嘉興新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