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環保產業是一個朝陽行業,但從另一方面講,環保產業也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行業。
這種傳統表現在,它的核心工藝還是100多年前發明的“活性污泥法”。而每每提起當下科技行業時髦的熱詞,仿佛也與環保產業隔了好幾個世紀。
最近,資本市場上就有投資者詢問一家環保企業,公司有沒有注冊“元宇宙環保公司”?
對此,公司的答復是:公司目前暫未涉及“元宇宙”概念開展業務。
應該說,這家公司的答復沒什么不妥,環保產業本身也與“元宇宙”概念離得比較遠。不過,小編看到這則新聞的第一感觸其實是——環保產業已經OUT了!
不說最新、最時髦的“元宇宙”,就算在其他行業早已普及的“數字化”,目前在環保產業也遠遠沒有達到“標配”的程度。
其導致的后果,就是在去年突然遭遇新冠疫情襲擊的時候,很多環保企業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問題。
環保企業應該如何推進“數字化”轉型?環保產業又需要什么樣的“數字化”?今天,《環保圈》就給大家盤一盤。
1 “元宇宙”即未來?
提起當下最火的“元宇宙”,首先要搞清楚它的概念。
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所謂“元宇宙(Metaverse)”,是指利用科技手段進行鏈接與創造的,與現實世界映射與交互的虛擬世界,具備新型社會體系的數字生活空間。
簡單來說,它就是一個龐大的、與現實世界相對應的平行虛擬世界。
“元宇宙”這個詞,最早來源于1992年的一部科幻小說《雪崩》,小說中描繪了一個龐大的虛擬現實世界。在這里,人們利用數字化身來控制,并相互競爭以提高自己的地位。
因為它的話題性比較強,所以今年以來,“元宇宙”概念迅速席卷全球。
以Facebook為例,今年10月,馬克·扎克伯格就在Facebook Connect大會上宣布,要將公司名稱改為與“元宇宙”英文單詞Metaverse前綴相同的Meta。同時表示,將在未來5年時間內,把公司打造為一家“元宇宙公司”。
就連看似與“元宇宙”沒啥直接關系的汽車行業,也有許多汽車廠商紛紛注冊與“元宇宙”有關的商標。在11月舉行的廣州車展上,還有不少展臺被布置成“元宇宙”主題。
資本市場對“元宇宙”概念最為關注。12月22日,三大指數集體高開,元宇宙概念股持續強勢,并帶動NTF概念、虛擬數字、云游戲等板塊上漲。
而根據12月8日《咬文嚼字》最新發布的“2021年度十大流行語”,“元宇宙”也成功入選。此外,它還入選了《柯林斯詞典》“2021年度熱詞”和“2021年度十大網絡用語”。
難怪有人說,“元宇宙”就是人類的未來。
2 環保產業離“元宇宙”有多遠?
那邊廂“元宇宙”概念炒得熱火朝天,這邊廂環保產業似乎有點無動于衷。
不光對最新、最熱的“元宇宙”沒啥概念,就連其他行業早已普及的“數字化”,環保產業也遠未達到“標配”。
今年7月,在中國環博會成都展上,《環保圈》曾經采訪過維爾利副總裁李遙,他表示:
“環保企業的數字化走得還是相對比較慢的,比如一些ERP系統(企業資源計劃,EnterpriseResource Planning的簡稱),很多其他行業的企業10年前就已經上了,現在又在上一些更加先進的系統,但很多環保公司卻還沒有上。”
前些年,行業內還曾經有一個說法,叫做“上ERP找死,不上ERP等死”。不過,李遙表示,現在大部分環保企業已經意識到,數字化已經不是“上還是不上”的問題了,因為它已經改造了太多的行業。
在他看來,環保行業一方面是一個朝陽行業,另一方面也是一個傳統行業。現在隨著計算能力的提升,以及傳感器、儀表價格的下降,數字化與傳統行業的結合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所以大家討論的不再是“上還是不上”,而是誰能夠上得更快,誰能夠更高效地把數字化與原來的解決方案、商業模式結合起來,這也是行業的機遇和挑戰。
正因為如此,所以今年6月15日,維爾利與商業云軟件提供商Infor舉行了數字化轉型項目啟動儀式。維爾利將借助InforLN打造以ERP為核心的信息化管理系統,降低生產運維成本,提高企業盈利能力,提升行業競爭力。
事實上,不光是維爾利,很多環保企業近兩年都已經把目光投向了“數字化”,紛紛開展這方面的轉型。
比如,早在2012年,威立雅就開始在集團內部推廣數字工具,目前共在22個國家設立了35個Hubgrade遠程控制中心。
為了支持其“Impact2023”中的目標,威立雅已有十二種數字產品投入開發,將數字戰略與多方面的績效目標聯系在一起。
還有北控水務,2020年,北控水務開啟數字化轉型,為公司實現管理社會水務資產的戰略目標持續賦能。
北控水務總裁周敏表示,“集團提出數字化轉型、構建平臺型企業是基于戰略迭代升級的必然要求,是集團輕資產轉型的必由路徑,是未來環境產業發展的大方向。”
今年7月,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聯合和君咨詢推出《2021中國環境企業50強分析報告》。其中指出,前資本能力疊加現有運營能力、技術能力和數字化轉型等已經成為產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求,各頭部企業開始深入布局自身技術發展,擁抱數字化等新興技術。
維爾利董事長李月中表示,“數字化”轉型有三大好處:
首先是提高效率。通過數字化的工具,能夠把企業的技術、產品、服務做到模塊化、標準化,讓交付變得更加容易,讓執行過程更加安全可靠。同時通過數據的挖掘,再結合企業的管理、財務,并向前延伸,還可以優化前端的設計環節,把三維設計做得更精準,讓供應鏈更清楚,預算更精確,讓過程管理變得可視化、數字化。
其次是能夠滿足客戶需求。環保產業是為管理者,尤其是政府提供服務的,而政府作為客戶,對信息化、數字化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如智慧環境、智慧城市管理等,這些訴求也對環保企業提高了新的要求。因此,環保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也是勢在必行。
第三是有利于產業協同發展。環保產業發展到今天,企業之間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競爭關系了,未來更需要從合作的角度來尋求發展,需要一些有情懷、有理念,能夠共同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來合作,這就需要借助產業互聯網的工具,打通不同企業的平臺,實現產業的協同發展。
3 首個環保行業“數智公園”來了
作為環保產業的風向標之一,中國環博會對此也深有感觸。
今年4月,第22屆中國環博會在上海舉行,大家發現,數字化與零排放、資源化等一起,已成為環博會的“高頻詞”。
比如,維爾利帶來了環保數字化解決方案,以邊緣計算、IOT-ABC等先進技術為基礎,建設智慧水務相關的系統平臺,整合行業資源,打造“數字化平臺+智能終端硬件+工業互聯網”的綜合性解決方案。
還有,萬德斯也打出了“智慧型環境治理及資源化專家”的標語,展示了工業廢水治理及資源化利用、城市有機固廢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等成果。
中持股份則就井蓋數量多、布局分散、監管困難問題,展示了智聯井蓋在線監測系統。該系統依托GIS、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在前端布設智聯井蓋,實時采集液位水質,數據通過窄帶物聯網上傳至智慧平臺,后臺專家分析系統生成診斷報告,輔助管理者決策,從而實現城市排水精細化管理排水系統的全過程管控。
在9月份舉行的第七屆中國環博會廣州展上,城市花園(北京)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付立平在接受《環保圈》采訪時也表示,環保行業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未來,基于數據的智能化經營一定是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
在他看來,智能化經營可以將打通數據產生、流動和利用的全過程和全節點,為企業、產品和服務賦能,進而獲得更大的競爭優勢。
正因為如此,為了順應趨勢,明年的第23屆中國環博會,主辦方將聯合上海市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智慧環境專業委員會、上海市環境科學學會環境監測分會等單位,以“數聚萬物、智慧環保”為主題,特別推出1600平方米規模的全球首個環保行業“數智公園”。
據介紹,環博會“數智公園”定位在以云管端+AIoT(人工智能物聯網)等為代表的新技術群落實現智能化污染治理的融合科技。
“數智公園”由案例島嶼、技術長廊、路演廣場貫穿而成,包括以物聯網硬件創新為主的感知物聯長廊、以大數據云計算為主的智慧計算長廊、以可視化應用系統為主的服務應用長廊這三大展示板塊。
在戰略合作伙伴的支持下,“數智公園”將邀請到華為云、阿里云、百度云計算、騰訊云、平安智慧、軟通動力、東軟集團、萬達信息、羅克佳華等大廠入駐,進一步延伸傳統環保行業運用IT軟件技術與5G互聯網技術的前瞻與展望,真正把豐富的智慧環保應用場景搬上環博會這個大舞臺。
中貿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項目總監胡勛洲先生表示:“環博會在過去幾年中,見證了我國環境企業建設智能生態的新探索,而在明年環博會‘數智公園’的舞臺上,我們希望整合更多互聯網跨界資源,搭建一個真正以‘智能化’為中心的智慧環保展區,為我國智慧環保的革新提供新的啟發。”
“‘數智公園’的打造,將進一步滿足環博會上終端用戶對智慧管理平臺的旺盛需求。”他說。
原標題:“元宇宙”即未來?環保產業離“元宇宙”有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