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成都市獲批國家低碳城市試點,從這一年開始到今年,《成都市綠色低碳發展報告》就從未缺席。
近年來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污染防治攻堅戰,成都化身行動派“趕路人”。深入實施“全域增綠”?“綠”從活水來,還要回歸水污染治理。這套循環系統,成都把他串成串解決。
水污染防治,成都實施“626”工程,以河長制工作為抓手,構建供排凈治一體化機制,錦江、沱江流域市控及以上斷面優良水體率分別達100%、92.6%,錦江黃龍溪斷面水質全年達Ⅲ類。污染防治取得階段性成效。
前不久有消息稱,成都天府國際生物城污水處理廠正式通水運營,采用全地埋式的污水處理方式,將水污染治理與“增綠”需求友好結合。又有,成都雙流區航空港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已具備通水條件,即將完工。項目總投資超9億,建成后污水處理能力可達近10萬噸/日,生產的再生水將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項目正式投入使用將為地區污水處理與污染防治工作做出重要貢獻。
項目投建運營為成都污水處理提標升級的同時,也為生態環境產業產值增長助益不少。你瞧成都這次放出的“1000個億”的消息像不像是新的商機在招手?
成都已經明確,到2025年,都市圈經濟總量要突破3.3萬億元,推進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是主要任務之一,3.3萬億元有生態環境產業發展的重要位置。實施“增綠增景”生態工程,加強環境污染聯防聯控聯治,還要探索監理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生態水處理方面來看,成都將開展岷江、沱江流域水環境治理合作試點,聯合整治青白江、北河、鴨子河、府河等重點跨界河道,共同提升南河、通濟堰等水質,持續推動流域上下游水質穩定達標。
環境建設工作方面來看,成都今年為優化營商環境,為重點項目開辟“綠色通道”,截至12月14日,已有39個項目實現快速審批,金額已達22.5億元。收效更快,結果更好,企業負擔可以再次減輕了。所以你們看到商機了嗎?
另外,去年還有相關分析認為,成都的環境承載力有限,水資源缺乏將制約成都經濟發展。將這條分析放到今年來看,好像又有些變化了。春江水暖鴨先知,顯然成都在生態環境上的重視程度只增不減,產業重心正在向環境利好的方向傾斜,環境產業將有望成為成都經濟的新增長點。
不出意外的話,在生態環境產業持續發展下,涉水環境產業也將繼續看“漲”。成都市這個不小的生態環境“朋友圈”,不妨可以“沖”一波!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