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征求《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 排污口分類(征求意見稿)》
等4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意見的通知
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改善水環境質量,進一步規范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工作,我部組織編制了《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 排污口分類》等4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征求意見稿。按照《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制修訂工作規則》要求,現公開征求意見,請研究并提出書面意見,于2021年12月18日前通過信函或電子郵件的方式將意見反饋我部。征求意見稿及編制說明可登錄我部網站“意見征集”欄目檢索查閱。
《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 排污口分類》《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 溯源總則》《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 規范化建設》編制單位聯系方式:
聯系人: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 葉維麗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安定門外大羊坊8號
郵政編碼:100012
電話:(010)84928471
電子郵箱:yewl@caep.org.cn
《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 排污口信息傳輸、交換》編制單位聯系方式:
聯系人:生態環境部信息中心 陸楠
通訊地址:北京市朝陽區育慧南路1號
郵政編碼:100029
電話:(010)84665817
電子郵箱:lu.nan@mee.gov.cn
聯系人: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 方若凡
通信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12號
郵政編碼:100006
電話:(010)65645466(兼傳真)
電子郵箱:ssswryc@mee.gov.cn
附件:1.征求意見單位名單
2.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 排污口分類(征求意見稿)
3.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 溯源總則(征求意見稿)
4.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 規范化建設(征求意見稿)
5.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 排污口信息傳輸、交換(征求意見稿)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2021年11月13日
(此件社會公開)
附件 1
征 求 意 見 單 位 名 單
1. 發展改革委辦公廳
2.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
3. 自然資源部辦公廳
4. 住房城鄉建設部辦公廳
5.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6. 水利部辦公廳
7.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8. 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
9. 各督察局
10. 各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
11.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12. 中國環境監測總站
13. 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
14. 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
15. 生態環境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
16.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
17. 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
18. 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19. 生態環境部衛星環境應用中心
20. 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
21. 生態環境部信息中心
22. 生態環境部土壤與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監管技術中心
23. 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24.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25. 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
26. 中國灌區協會
(部內征求辦公廳(網信辦)、督察辦、綜合司、法規司、科財司、生態司、土壤司、固體司、環評司、監測司、執法局、應急中心意見)
附件2
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技術指南排污口分類 (征求意見稿)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