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問題發現機制的實施意見
川辦發〔2021〕61號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有關部門、有關直屬機構,有關單位: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施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建設美麗四川,經省政府同意,制定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目標
圍繞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創新生態環境監管執法模式,到2023年,構建起廣泛收集、科學研判、及時發現、精準溯源的生態環境問題發現機制,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區域聯動、社會參與的生態環境問題管控格局。
二、主要任務
(一)擴大公眾參與。
1.拓展線索來源。發揮12369環保舉報熱線、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微信小程序等平臺作用,構建來信、來訪、網絡、電話、新媒介“五位一體”信訪舉報網絡。實施環境違法舉報獎勵制度,嚴格落實舉報人保護制度。〔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廳、公安廳、省信訪局、省廣電局,各市(州)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以下均需各市(州)人民政府負責,不再列出〕
2.加強信息公開。推進環境質量、監督檢查、應急信訪、自行監測等信息公開。鼓勵各市(州)依托報刊、電視、網站開設“曝光臺”,公開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及整改情況。加強信息發布、解讀和回應,督促排污單位依法公開環境信息。(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廳、省廣電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強化科技支撐。
3.完善自動監測監控體系。推進固定污染源監測監控體系建設,完善自動監測、視頻監控和環保設施用水、用電監控等物聯網監管手段,實現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自動監測監控全覆蓋。(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廳)
4.加強環境監測能力建設。加強大氣復合污染自動監測和激光走航,提升PM2.5和臭氧協同監測能力,在省界和重點流域交界斷面增加重金屬、有機物、富營養化等自動監測設施,加強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預警監控能力,全省基本建成要素齊全、標準統一、信息共享的生態環境監測網絡。(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廳)
5.強化固體(危險)廢物全程管控。推行視頻監控、電子標簽等智能監控手段,實施危險廢物全程跟蹤管理。強化生態環境與公安、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商務、衛生健康、應急、市場監管等部門聯動,通過大數據分析、網格巡查、路網監控、卡點排查等手段,加強固體(危險)廢物監管。(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廳、公安廳、住房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商務廳、省衛生健康委、應急廳、省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6.強化大數據分析研判。開發生態環境數據中臺,實現跨部門、跨業務、跨系統數據整合共享與業務協同。運用大數據手段加強環境質量、污染監控、舉報投訴、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數據資源關聯分析,實施監控信息分級分類預警管理,實現“互聯網+監管”模式。(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廳、省大數據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7.提升執法裝備現代化水平。制定全省生態環境執法裝備配備標準。實現各市(州)應急執法(特種)車輛、無人機、走航車等設備或服務能力全覆蓋,縣(市、區)配備應急執法(特種)車輛、無人機、快檢設備、執法記錄儀等執法裝備。建立全省執法裝備調度機制,根據需要實施執法裝備統一調度。(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廳)
(三)加強協同聯動。
8.落實現場巡查機制。推進執法力量向基層延伸,按照“成熟一批、下放一批”原則,依法將基層管理迫切需要的縣級生態環境部門行政處罰權交由能夠有效承接的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行使,加強指導培訓、配套保障和行權監督,提高鄉鎮履行職權能力。將環保網格融入綜治網格,落實保障資金,形成全域覆蓋、規范高效、常態運行的網格監管體系。進一步落實河(湖)長制以及工作提示約談通報等制度,推動問題早發現、早處理、早解決。(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廳、省委政法委、司法廳、省總河長制辦公室按職責分工負責)
9.強化部門聯動協作。加強溝通對接,建立完善部門間生態環境問題線索通報反饋、調查協作機制;深化行刑銜接,常態化召開部門間聯席會議,議定重大環境問題、法律爭議、實踐難點,協同開展調研,實施聯合執法、掛牌督辦,形成監管合力。(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廳、省法院、省檢察院、公安廳、省大數據中心按職責分工負責)
10.加強區域聯動執法。加強與渝、黔、滇、藏、陜、甘、青等省(市、自治區)聯合執法,開展省內交叉執法,以執法計劃共商、進度同步、標準統一為重點,提升生態環境保護聯防聯控能力。(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廳)
(四)提升監管效能。
11.完善機制提升效率。推進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制度,深化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實施差異化監管。加強測管協同,實現重點行業、重點排污單位執法監測全覆蓋。全面推進移動執法系統應用,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廳)
12.推動暗查暗訪常態化。開展“四不兩直”常態化暗查暗訪,堅持問題導向,鐵心布置、鐵面檢查、鐵腕執法,通過拍攝制作生態環境問題警示片、移交突出問題清單、公開曝光環境違法典型案例的方式,傳導壓力,壓實生態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推動問題整改。(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廳)
13.探索第三方輔助執法。引入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污染源排查、環境監測、自動監控及防治設施運行評估、鑒定等服務,加強遙感監測、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手段運用,為精準發現問題提供技術支持。建設生態環境執法智庫,邀請專家、律師參與重大復雜案件咨詢。(責任單位:生態環境廳)
三、組織保障
(五)加強組織領導。
嚴格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壓實屬地政府發現生態環境問題責任。鼓勵各地主動發現生態環境問題,對重大生態環境問題未能及時發現、環境風險持續處于高位的地區,實行跟蹤問效和定點幫扶。
(六)提升保障能力。
將監測監控和執法裝備配備納入生態環境保護資金支持范圍,將舉報獎勵經費納入部門預算。鼓勵探索建立網格員激勵機制。積極引入社會資金投入。建立實施褒獎激勵、容錯糾錯制度,調動發現問題積極性。
(七)強化宣傳引導。
加強生態環境問題發現機制政策解讀和輿論引導,及時宣傳推廣各地工作成效和經驗做法,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1年11月14日
原標題: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環境問題發現機制的實施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