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工作是推動鄉村振興的內在要求,是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是建設“無廢城市”的重要內容。湖州市安吉縣以全國農作物秸稈全量化利用試點縣創建為抓手,在縣域內開展秸稈全量化利用“14420”工程建設,堅持以用促禁,全面構建收儲運銷一體化的秸稈利用產業化體系,努力打造業態標桿性、示范引領性、區域帶動性突出的秸稈全量利用示范區,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得到進一步提升。
注重規劃引領,推進布局“一盤棋”
制定《安吉縣秸稈全量化利用試點縣實施方案》,在區域內開展秸稈綜合利用“14420”工程(1個安吉縣秸稈綜合利用專業合作組織,4個秸稈收儲中心,4個重點秸稈利用工程,20個秸稈臨時堆放點建設)建設。全面構建收儲運銷一體化的秸稈利用產業化體系,努力打造秸稈全量利用示范區,力爭到2025年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8.8%,秸稈離田利用率穩定在35%左右。目前,已推廣秸稈全量利用技術3項,秸稈全量利用技術模式1項,開展秸稈全量利用新技術研究1項,新增秸稈綜合利用服務組織6個。
著力夯實基礎,實施項目“一套表”
通過加大資金投入、保障用地需求和提供配套服務,將扶持政策“做優”。扶持安吉彩虹綠化工程有限公司等秸稈利用重點企業,將實施主體“做精”,發揮龍頭效應。將宣傳工作融入秸稈入戶調查和秸稈資源化利用臺賬建設中,改變臺賬建設的單一性,講宣傳工作“做實”,促進臺賬工作“做優”。
突出社會化服務,主體培育“一張圖”
安吉縣著力探索“村企結合”、收儲運用一體的秸稈利用服務體系,組建了1個縣域秸稈綜合利用協會,為全省首個服務秸稈綜合利用的群眾自發性公益組織。新建4個縣級秸稈收儲運中心,構建“村有堆放點、鎮有收儲運中心、縣有規模化利用企業”的秸稈收儲運用體系。培持4家秸稈離田利用重點企業,重點發展秸稈有機肥加工、邊坡綠化原料加工及固化成型燃料利用。提升20個秸稈臨時堆放點,在進行資金補助的基礎上,篩選其中作用發揮明顯的進行完善提升。
立足經驗推廣,技術模式“全路徑”
結合縣域秸稈全量化利用試點縣項目,依托科技支撐,將秸稈離田增值應用作為主渠道,通過“14420”工程的實施,有效利用高校和上市公司優質資源,通過高校與企業、上市公司與本地企業合作的模式,示范推廣秸稈離田“五化”利用新技術和新農機,加快推進了我縣秸稈綜合利用的技術水平。目前安吉縣擁有農作物秸稈規模化利用企業16家,其中肥料化利用企業5家,飼料化利用企業4家,基料化利用企業3家,原料化企業1家,燃料化利用企業3家。
安吉縣通過秸稈產業化技術的推廣應用,一方面全面構建縣域秸稈產業化體系,改變農民長期以來焚燒秸稈的不良習慣,促進農業生態循環,服務綠色農業的高質量發展。另一方面通過推進秸稈“五化”利用,實現秸稈增值,延伸產業鏈,帶動就業,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增綠。全面投產后創造固定就業崗位50個,增收250萬元,提供季節性臨時勞動用工20000工,增收300萬元,增加村級集體經常性收入115萬元。
截至2021年6月,安吉縣秸稈綜合利用率從2019年的96.3%提升至如今的97.38%,秸稈規模化離田利用率從23.5%提高到30.31%。4個收儲運中心建設和20臨時堆放點提升,單個收儲中心收儲能力在1200噸到7000噸,年收產值630.7萬元,利潤80.8萬元。4家秸稈全量利用重點企業的收儲、轉運秸稈能力達20000噸,年產值1650萬元,利潤349萬元,逐步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共贏。
原標題:浙江省全域“無廢城市”建設巡禮(73) | 安吉:“14420”工程打造縣域秸稈全量化利用模式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