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態環境、淳樸的鄉風民俗、鄰里相望的田園生活,均是鄉村旅游的重要資源。第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名單日前揭曉,無錫太湖國家旅游度假區(馬山街道)榜上有名。
千帆競,滿目新。馬山街道從一個常駐人口不足3萬的臨湖半島,如何“破繭成蝶”,真正讓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其秘訣主要在于,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地方特色的鄉村資源,提高鄉村旅游的競爭力;實現人居環境改善、生活品質提升,有力促進當地經濟發展,這也給足了鄉村旅游勇立潮頭、再譜新篇的發展信心。
“文化賦能” 打響“人文+自然”組合拳
馬山街道始終把文化旅游產業作為本地區的先導產業、核心產業加以培育打造。自上世紀90年代的月亮灣度假村、太湖跑馬場、龍頭渚公園、靈山勝境,到本世紀初的太湖國際高爾夫俱樂部、九龍灌浴、靈山梵宮,到最近10年的靈山拈花灣小鎮、闔閭城遺址博物館以及正在全力打造的“大拈花灣”項目等,馬山街道在文化旅游產業上不斷嘗試、探索、拓展,創建無錫市首批全域旅游街道,走出了一條具有馬山街道特色的文化旅游發展之路。
無錫“十分山水”,馬山街道獨占一半。風光自然天成,以“凈土、凈水、凈空”而享譽蘇南,歷代文人墨客曾在這里隱居山野、題詩吟詠,為湖光山色增添了濃郁的書香氣息。靈山勝境是海內外游客朝山祈福的圣地,其中的靈山梵宮建筑獲全國建設業最高獎——魯班獎,2009年靈山勝境被評為國家5A級景區,2012年在第三屆世界佛教論壇上靈山勝境被確定為世界佛教論壇永久會址。拈花灣禪意小鎮自2012年開工建設,將建成“產業特色鮮明、人文氣息濃厚、生態環境優美、多功能疊加融合”的“心靈度假”休閑旅游新模式。2020年,拈花灣微笑廣場驚艷亮相,還匠心打造了燈光秀和無人機表演,拈花灣更被中國旅游研究院評為中國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十大創新項目。
集聚融合 激活鄉村旅游生命力
近年來,馬山街道依托核心景區的輻射作用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加快實施,鄉村旅游的吸引力越來越強。其中,拈花灣的客棧,連接并承載著拈花灣禪意生活的精華,2015年11月拈花灣首批主題客棧對外開放,2017年總投資9000萬元的拈花灣二期客棧項目竣工,陸續投運30多家特色客棧。
百花爭艷滿庭芳,民宿文旅齊開放。馬山街道充分挖掘當地民俗文化資源,打通民俗文化與旅游發展之間的“價值鏈”,著重做好“馬燈舞”“民俗體驗”“馬山十鮮”三大項目。做好無錫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馬燈舞”的恢復傳承工作,目前已打造出一支80余人的演出隊伍;并以馬山本地食材為基礎,打造“馬山十鮮”品牌菜式并進行推廣,通過一道道“好吃、不貴、有故事”的菜品吸引游客。
兼容并蓄 打造特色“城市后花園”
近年來,馬山街道特色文化產業也遵循著“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表面展示向深度挖掘轉變,要素流出向要素集聚轉變”的模式飛速發展。闔閭城遺址博物館作為中國吳文化發源地標志性工程,能讓后人從中觸摸到一方地脈的厚重積淀。2020年龍山石城墻保護與展示工程通過省級驗收,成為遺址公園新亮點,催生了馬山街道兼容并蓄、銳意進取的地域文化。
與此同時,馬山街道還著力構建旅游公共服務體系,確保外來游客“自駕游”和“自助游”通暢;規劃建設區域重大交通、大都市交通1小時環城游棲圈,更為馬山融入滬寧杭大城市群乃至走向海外,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2020年,度假區投入近1.4億用于旅游基礎設施的提升和旅游項目的打造,在環境提升的同時也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有效保障。
要想大有可觀,必先大有可為。如今,馬山街道搶抓長三角一體化及太湖灣科創帶建設和發展的新機遇,圍繞“一島、雙核、三環”的建設目標,將至美的景色與頂尖的智慧相互交融,堅定“康養文旅”產業發展思路,打造產城人融合發展新坐標、高端旅游業態集群新格局”,在6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斷譜寫越加燦爛的新篇章。
原標題:無錫濱湖馬山街道:讓綠水青山“顏值”變為金山銀山“價值”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