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出以來,各行業尤其是高耗能、高排放行業對于減污降碳的重視進入了一個高峰期。國資、央企、上市企業打頭,紛紛公開了一系列“碳中和”規劃,大力度投入節能、減排、低碳技術研究中。
如中國海洋石油集團有限公司,日前透露“雙碳”監控關鍵支撐技術突破和評價體系研究項目及成果通過有關部門鑒定。該技術解決了復雜條件下大直徑煙道煙氣流速測量技術難題,為企業碳排放關鍵因子庫、碳排放價格預測模型和包含“綠色工廠”數據指標庫的低碳評價模型。
此前,中國海油就被國務院國資委評為“節能減排突出貢獻企業”。自2017年起,中國海油就探索建立低碳管理制度體系,陸續制訂出臺了11個低碳企業標準,創建了“2+7+21”多層次低碳發展評估體系。
據悉,恩平15-1油田正在實施國內首個海上二氧化碳規模化封存項目,中國海油正在積極探索二氧化碳化學轉化利用。
關于這個海上二氧化碳規模化封存項目,計劃將海上油田開發伴生二氧化碳永久封存于800米深海底儲層,每年封存規模將達到30萬噸左右,合計約146萬噸。“工程實施后,相當于植樹近1400萬棵,或停開近100萬輛轎車。”
除了中國海油,還有不少科研機構、集團企業瞄準了CCUS這個技術高地。如國家能源集團也在大力推進CCS/CCUS技術發展,2011年建成了一個10萬噸級全流程二氧化碳捕集和地質封存示范工程,今年又建成了15萬噸/年二氧化碳捕集示范項目。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業界一致認為會是未來大規模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減緩全球氣候變暖的關鍵技術方案,也是可行性高、經濟效益好的減排方式。我國目前在這方面的攻關進度很快,不過由于起步晚所以商業化和規模化應用尚需時日。
我國目前已投運或建設中的 CCUS 示范項目約為 40 個,捕集能力 300 萬噸 /年,多以石油、煤化工、電力行業小規模的捕集驅油示范為主。但實際上,我國已經具備大規模捕集利用與封存 CO2 的工程能力,也正在積極籌備全流程 CCUS 產業集群。
而在碳中和目標下,我國CCUS減排需求到2030年將在0.2億噸到4.08億噸之間,2050年為6億噸到14.5億噸,2060年為10億噸到18.2億噸。其中,火電行業是當前CCUS示范的重點。
而就成本來說,目前我國CCUS示范項目由于整體規模較小,所以成本較高。預計至2030年,CO2捕集成本為90到390元/噸,2060年為20到130元/噸;管道運輸成本分別為0.7和0.4元 /( 噸 · km);封存成本則分別為40~50元/噸和20~25元/噸。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