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完成省級任務鎮街創建86個,洞頭區、文成縣、泰順縣基本建成城鎮“污水零直排區”。根據監測數據顯示,全市21座縣以上污水處理廠進水濃度穩固提升,今年1-7月進水濃度BOD低于80mg/L的個數相較于2020年底削減了50%。省控及以上斷面Ⅰ-Ⅲ類水質比例較去年同期提升9.4%,7月份,國控斷面I——Ⅲ類水比例達到100%。
文成縣以縣住建局為實施主體、縣公用事業投資有限公司為代管單位,以工程建設與15年運維為項目內容,以PPP形式為項目實施模式,制定了實施項目建設期、運營維護期及移交期的工作績效考核。
蒼南縣利用國企優勢,由縣水務集團為業主做項目融資,明確縣設計研究院作為設計單位,由其統一組織進行雨污管網排查和建設工程方案設計,避免因前期排查不到位、不規范帶來的設計難問題。
龍灣區通過整合項目實施主體,全區項目分成四個片區實施,同時優化項目施工招標和標后監管模式,項目招標采用“評定分離”,工程設計、施工采用一體化(EPC)總承包模式,以及工程結算采用固定單價、工程量按實結算方式。
甌海區按照“由設計單位總負責,排查、設計一體化”的方式實施排查、設計招標工作,建立排查成果復核機制,委托第三方對排查成果抽段進行復查,發現成果造假的,將按合同約定予以處罰。
以經開區為例,開創了“113N”數字污水零直排平臺,創新研發“1張物聯網、1個數據庫、3個子平臺(智慧排水建設平臺、污水智慧監管平臺、問題溯源分析平臺)、N項智慧應用”智治模式。設立數字污水零直排平臺指揮中心,利用物聯網設備24小時監控預警,對預警信息溯源分析并結合移動設備復核,精準定位污染源。目前全域2058公里管網均已透明化和可視化,并保持有改必更新的動態數據運行,實現項目勘測數據、設計、施工、整改、驗收等數據全過程可視可查,形成監測預警、分析、協辦、辦結的監管閉環。
以樂清市為例,實施“一池一碼”。通過對隔油池升級改造并生成二維碼,納入隔油池智慧運維系統管理。現場監管人員通過掃碼即可查詢餐飲商戶企業基礎信息、排污狀況、收運記錄等,登記督查時間,有效提高監管工作效率。目前隔油池智慧運維監管系統累計生成清掏檢查記錄7366條、督查記錄3541條、回收對比照片7255張,在線下單預約服務405個。實現提前預警。通過隔油池智能運維系統平臺,及時掌握餐飲商戶基礎信息變動及清掏運維實施情況,實現“數據跑”代替“人員跑”。
同時,通過平臺數據分析,異常狀況及時向區域內的餐飲商戶、清掏運維公司和監管部門發出預判和預警信息,目前已累計處理預警信息92條。推進監督服務一體化。實現餐飲商戶、清掏運維公司和監管部門三方一體化的實時數據共享、相互監督。餐飲商戶可通過平臺在線“下單”隔油池建設申報、清掏申請等業務辦理,同時通過一鍵舉報功能,對隔油池清掏不徹底和違規排水等“售后服務”進行監督與投訴舉報,目前已累計處理24件。
原標題:溫州市創新“污水零直排區”建設監管模式 推動治水從治標到治本、有治末端到治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