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處理行業碳排放量占全社會碳排放總量的1%~2%,是不可忽視的碳減排領域。因此,污水處理的目標不僅僅只是緩解污染問題,更應是綜合考慮,從而回收能源和資源。厭氧技術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已成為最重要的生物質能利用技術之一,是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技術。中持綠色一直致力于生物質能的開發和利用,為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提供厭氧技術。在低碳時代來臨的時刻,一起來回顧中持綠色這十余年的探索和實踐。
形象再升級丨外延/內涵/神形兼備
——從科技釋義、硬核裝備到品牌升級、形神兼備
全新品牌升級
DANAS全新升級標識設計,頂部的線條造型強調了設備的主要形態,名稱與字母的線條組合由進到出,形態的轉變傳遞了DANAS設備將有機廢棄物轉換成高效資源化產品,寓意了轉換/循環的核心作用和理念,兼具裝備化外延/內涵,神形兼備。
模式再升級丨全域/重構/良性循環
——從綠色生態基礎設施到區域解決方案
中持綠色是城市綠色生態基礎設施理念的創造者、實踐者和推動者。早在2009年,中持綠色就已意識到,今后的城市需要一座綠色生態基礎設施,以厭氧消化技術為核心,將污泥、餐廚、糞便等資源化利用,實現有機廢棄物的綜合處理并回收生物質能源,從而踐行低碳和可持續發展理念。憑借前瞻性的眼光,依靠技術產業化經驗,中持綠色在有機廢棄物處理處置行業中處于較高水平的地位。
經過近十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們把綠色生態基礎設施的邊界進行外延和拓展,從聚焦處理設施,逐漸轉移到基于建立全域覆蓋與區域統籌相結合的城鄉有機廢棄物區域解決方案,理念包含了收運處理模式以及城鄉有機廢棄物全過程、全生命周期的統籌管理,即以全縣域為服務單元,建立“收儲運、轉化和利用”體系,綜合解決區域內有機廢棄物的污染問題,生產生物天然氣和有機肥等資源化產品。
城鄉有機廢棄物區域解決方案有效解決有機廢棄物收儲運到集中處理處置、再到產品資源化利用各環節相對獨立和割裂的問題,統籌考慮后,減少對后續環節的直接影響,明確各自的責任主體,完善運行管理體系,重構區域內環保、農業和能源要素,構建城鄉物質良性循環。
技術再升級丨降解/協同/高干厭氧
——從TSBP® 到DANAS®
2008年,中持綠色承擔了國家科技部863重點課題-“城市污泥分級分相厭氧消化組合技術研發及工程示范”。針對城市污泥有機物成分復雜,難生物降解的問題,開發了TSBP®分級分相污泥厭氧消化技術。通過溫度分級而自然形成生物分相,不同微生物在各自良好環境下生長。
與傳統的厭氧消化相比,TSBP®分級分相濕式厭氧消化技術有著明顯的協同處理優勢。同等容積下,節約了投資成本,增加了運行管理的靈活性。
在研究過程中,處理對象由污泥也拓展到餐廚垃圾等有機廢棄物,解決單一物料存在有機質含量低,含鹽等問題,協同處理區域內更多有機廢棄物。
對于干式厭氧發酵的研究,緣于2013年中持綠色簽訂的國家水專項課題——“重點流域畜禽養殖污染控制區域解決方案產業化示范”,在農業、市政領域,很多有機廢棄物都是固態物料,經過了多年的探索研究,研發了DANAS®干式厭氧發酵技術,即針對含固率15%-35%的一種或多種有機廢棄物的厭氧處理技術,沼液量產生少,操作簡單,具有極高的產氣效率和適應能力。通過實驗室小試到中試及裝備設計加工,再到工程應用,探索和掌握了干式厭氧發酵的機理以及大型反應器的設計加工技術,最終形成了標準化和系列化的產品,從而促使干式厭氧消化技術從實驗室走向工程化邁出跨越性的一步。
針對我國有機廢棄物種類繁多,成分復雜及產量大的特點,兩代厭氧技術的技術攻關,為有機廢棄物的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提供了更多更優的技術選擇。
實踐再升級丨減量/自給/綠色可持續
——從寧靜之海到中原水城
綠色生態基礎設施
寧??h城北污泥處理處置項目
寧海縣城北污泥處理處置工程是上述國家863課題的示范工程,2012年建成投產。項目采用“TSBP®分級分相厭氧消化+深度脫水+土地利用”工藝路線,對污泥進行減量化、資源化、穩定化和無害化處理,經處理后的污泥可用作園林綠化的營養土,同時回收污泥中的能源,產生的沼氣發電利用。
寧??h城北污泥處理處置工程
項目設計之初,就考慮了將污泥、糞便等有機廢棄物協同處理,從而減少占地,節約設備投資。項目總建設規模為日處理含水率80%的污泥150噸,其中一期日處理規模75噸,糞便30噸。一期工程建成后,每天產能如下:
寧??h城北污泥處理處置工程作為寧??h的一座綠色生態基礎設施,按照集中處理,協同消化的原則,實現了有機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大大提高污泥處理的效率,改善城市水環境和生態環境的同時,也是貫徹節能減排政策,發展低碳經濟和循環經濟的重要舉措。
面向未來的概念水廠
睢縣第三污水處理廠有機質處理中心
睢縣第三污水處理廠是全國首座按照概念廠“水質永續、能量自給、資源回收、環境友好”四個追求建造的污水處理概念廠,項目主要包括一座4萬m³/d的新概念污水廠和一座100t/d的有機質處理中心。其中有機質處理中心核心采用中持綠色自主研發的DANAS®干式厭氧發酵技術,將本廠污泥與城區周邊畜禽糞便等協同進行無害化、資源化處理,降低污泥處理難度,生產沼氣、有機肥的同時能夠穩定實現能源自給率60%以上,作為環保行業技術跨越式發展的一項項目,追求極限水質和穩定達標的同時,將資源和能源進行回收利用,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城鄉物質良性循環。
圖丨睢縣第三污水處理廠有機質處理中心現場圖
兩代厭氧技術跨越十余年的的探索和實踐,已在更多的市政污泥,餐廚垃圾,畜禽糞便等有機廢棄物的處理和資源化利用項目中發揮其關鍵作用。未來,無論是從國家能源戰略還是從行業發展的趨勢來看,堅持走好綠色低碳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既是必然選擇也是機遇。
【 后 記 】
污水處理在水污染控制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同時又是碳排放源。面向低碳時代,采用節能低碳技術,盡可能的降低能源消耗、減少碳排放,是實現低碳污水處理的必然發展方向。
隨著碳中和目標的明確,未來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將以節能降耗及能源資源回收為重要的思考維度。中持綠色憑借多年的技術研發和工程實踐積累,將厭氧技術在更多污泥處理處置中推廣應用,實現污泥的穩定減量和生物質能回收,為提升城鎮污水處理廠的碳減排提供技術支撐。
本文系中持股份投稿,不代表本站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若涉及侵權,請及時聯系本站處理。圖片授權發布,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