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8月3日,北京市城市管理委(首都環境建設管理辦)組織召開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進展新聞發布會。
概要如下:
1、市人大常委會委托第三方開展《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周年情況調查,92.8%的公眾對《條例》持續落實有信心。
2、7月垃圾分類工作情況
全市生活垃圾日均清運量2.39萬噸,與2020年日均清運量相比上升8.51%。
其中,家庭廚余垃圾日均分出量為4340噸,分出率為20.03%;其他垃圾1.73萬噸/日,餐飲服務單位廚余垃圾2196噸/日。
市生活垃圾分類推進工作指揮部共抽查432個居住小區,發現問題1202個,全部反饋通知整改,抽查居民自主分類投放準確率為82.87%。
3、垃圾清運不及時問題訴求量由1月份187件/日,下降至7月份50件/日,投訴量整體呈下降趨勢。
4、非居民廚余垃圾計量收費
《關于加強本市非居民廚余垃圾計量收費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本市非居民廚余垃圾處理收費調整方案》經市委深改委會議審議通過后,已于7月中旬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為期一個月。
5、目前600座生活垃圾分類驛站民生實事任務,已建成487座,完成率達到81%;生活垃圾分類中轉站完成151座。
6、本月有214個小區(村)被評為2021年第三批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小區(村),包括147個小區、67個村。全市示范小區(村)總數達到1049個。
7、下一步工作
深化居民自主分類習慣養成,不斷完善分類設施體系,促進生活垃圾源頭減量;繼續精準入戶走訪,嚴格落實“兩張表”,持續強化激勵措施。
8、在全市范圍開展了入戶回訪工作
9、存在的問題
仍存在動員發動的死角,仍存在投放不準確的現象,桶站規范化管理還有差距。
10、從《條例》實施至今,累計破獲相關刑事案件53起,對315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刑事強制措施,搗毀垃圾“黑窩點”39處。
11、生活垃圾分類執法檢查
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城管執法部門共檢查生活垃圾分類主體責任單位109.89萬家次,發現問題2.35萬家次,整體問題率為2.14%,立案查處涉及生活垃圾的違法行為5.78萬起;
適用《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查處生活垃圾分類違法行為3.01萬起,其中針對個人不分類投放違法行為警告1.3萬起,罰款2370起。
門頭溝區、石景山區、順義區的執法檢查工作較為突出,人均立案處罰數排全市前列。
自6月份開展“城管執法進社區”個人生活垃圾分類專項執法檢查以來,全市城管執法部門共立案查處小區內各類生活垃圾分類違法行為5068起,其中針對個人不分類投放違法行為警告4869起,罰款866起。
12、非法傾倒垃圾違法犯罪主要在垃圾運輸環節、黑中轉站環節以及黑填埋場環節
13、通州典型案例正在進一步審查中,屬地政府已對坑內回填垃圾進行了無害化處置。
14、社區治理與垃圾分類不矛盾,它們是相輔相成的,相互促進的關系
垃圾分類涉及到每一個社區、每一個家庭和每一個居民,垃圾分類的好壞,是對社區治理體系,特別是社區聯系群眾、動員群眾體制、機制和能力的檢驗。凡是社區治理好的,垃圾分類都搞得不錯,凡是社區治理不行的,垃圾分類也搞得不行。
社區層面的治理體系和組織架構,都比較健全了,但社區與居民之間的聯系通道還有梗阻,還不夠順暢,還有很多機制、制度要建立和完善,“我們目前正在下大力氣做這項工作”。
垃圾分類,離不開社區有效的治理。要突出時間上的重點,要突出人群的重點,突出地域的重點,要抓兩頭帶中間。
生活垃圾分類,現在靠政府的強力推動,靠社會的強力宣傳,最終居民習慣的養成,還得靠基層社會治理,靠社區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和自我監督,才能使生活垃圾分類長久地鞏固和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