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明顯!這是最近這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在反饋問題時,經常提到的一句話。
今年4月,第二輪第三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啟動,組建8個督察組,分別對山西、遼寧、安徽、江西、河南、湖南、廣西、云南8個省區開展督察。而從上周開始,這一批督察終于開始反饋情況了。
7月14日至7月20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分別向云南、河南、湖南、廣西、江西、山西、安徽、遼寧8省區陸續進行了反饋。
在反饋的問題中,“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明顯”、“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成為高頻詞,頻頻出現在督察組的反饋意見中。
而在眾多環境基礎設施短板里面,又有10大類問題是督察組最為關注的,也是出現頻率最高的,分別是:污水管網建設滯后、污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行、污泥無害化處置能力不足、黑臭水體排查整治不到位、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建設滯后、垃圾滲濾液積存、工業園區環保水平低、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閑置、危險廢物處置利用問題多發,以及垃圾分類推進力度不夠。
1
污水管網建設滯后
在最新這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管網問題是督察組反饋最多的一項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沒有之一。
簡單給大家羅列一下:
云南:“十二五”期間規劃配套的10.17公里污水干管僅完成4.72公里。
河南:洛陽市瀍東區污水處理廠新建污水處理設施配套管網建設滯后。南陽市溧河、十二里河綜合整治工程部分污水管網未建成。
廣西:崇左市管網建設嚴重滯后,2020年污水集中收集率僅為6.7%,大量生活污水直排。
湖南:長沙主城區一半排污管網為雨污合流制,株洲主城區雨污混接2761處,湘潭主城區近50公里污水管網存在斷頭、缺失問題,且有多處管網空白區。
江西:2018年至2020年,老城區雨污合流管網改造僅完成總長度的16%;老舊污水管網改造僅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的56.2%。
山西:太原市清徐縣不在雨污分流、截污納管等系統治理上下功夫,而在考核迫近時,將南白石河河水加藥處理后排入監測點前河道,為“達標”而達標。
安徽:黃山市祁門縣城區污水收集處理率不足20%,2020年城區9個污水直排口共排生活污水約470萬噸。
遼寧:污水管網建設滯后,部分污水處理廠長期閑置。
8個被督察省區,全部存在管網問題,問題出現的概率達到了100%,排名第一。
正是因為管網建設滯后,導致很多地方的污水收集率普遍偏低。比如云南,2020年蒙自、瀘水、宣威等5個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還不足20%,瀘水市甚至只有9.9%。
就像之前生態環境部新聞發布會上,水司司長張波說的,“十四五”時期,水污染治理的第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管網建設。與之相配套,最近兩年的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對管網問題的關注比以前明顯加大。
而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對管網問題的關注,對環保產業來講也是個好事,有利于管道、泵閥等行業的發展。
2
污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行
水污染問題中,污水處理廠超負荷運行也是比較普遍的現象。
比如,在河南,全省247座城鎮污水處理廠中,就有44座長期滿負荷或超負荷運行,比例達到了17.8%。
山西的比例更高,太原市7個生活污水處理廠中,已有5個已滿負荷,比例達到71.4%。
污水處理廠超負荷,其直接結果就是污水直排。
3
污泥無害化處置能力不足
與污水處理相關,污泥處置問題也是近年來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比較關注的一個問題。
督察組發現,河南省開封市至今沒有正規的污泥處置設施,蘭考縣每年約6600噸污泥堆存在廠內。
在遼寧,“十三五”期間規劃要建設28座污泥無害化處置項目,但截至此次督察進駐,僅有1座開工建設。朝陽、阜新等市污泥無害化處理能力嚴重不足,違法堆存處置問題突出。
例如,朝陽市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自2008年投運以來,一直未建設污泥無害化處置設施,40余萬噸污泥長期堆存于臨時堆場,未采取有效“三防”措施。本溪市也約有29萬噸污泥露天堆存,環境風險隱患突出。
僅僅是朝陽、阜新、本溪3個市,就有高達70多萬噸的污泥臨時堆存,造成了極大環境風險。
4
黑臭水體排查整治不到位
黑臭水體治理是水污染防治的老問題了,按理說經過過去4-5年的工作,應該已經治理得差不多了。
不過,這次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仍然發現有地方黑臭水體排查整治不到位,主要是在安徽省。
例如,蚌埠市八里溝等三條黑臭水體因周邊管網混接錯接、存在缺陷等問題,重返黑臭。
阜陽經濟技術開發區每天約2萬噸生活污水直排,導致金洼大溝重度黑臭。
六安市金安區百家堰部分河段重度黑臭。
黃山市徽州區豐樂河1號渠長期直排污水,在新安江支流豐樂河河灘上形成黑色污染帶。
看來,黑臭水體返黑返臭問題,也同樣值得大家引起關注。
5
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建設滯后
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建設滯后,差不多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第二多的問題。
在遼寧,截至督察時,本溪、盤錦等9市的焚燒處理能力占無害化處理總能力不足50%,未達到國家要求。
在湖南,全省95座垃圾填埋場中,有31座超設計能力填埋,占比達32.6%。
廣西的數字更高,51座在役垃圾填埋場中,有24座超量填埋,占比達到47%,而實際填埋量更是達到設計處置能力的180%。
沒有最高,只有更高。在河南,全省98座現役生活垃圾填埋場中,有60座超負荷運行,占比達到61.2%,垃圾填埋場的平均負荷率更是達到214%,竟然有21座應封場的填埋場仍超期服役。
而與此同時,在河南省34座現役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中,則有7座運行負荷不足80%,部分負荷僅50%。
一邊是老的填埋場超負荷運行,另一邊則是新的垃圾焚燒廠遲遲建不起來。例如,在云南,督察組發現,應于2021年4月底前完成的13個項目中,有6個尚未完成。
在廣西,2020年全省生活垃圾產生量為2.9萬噸/日,但無害化處置量僅有2.09萬噸/日,“十三五”規劃建設的45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有近1/3未建成。
垃圾填埋場超負荷運行,超期服役,生活垃圾焚燒設施建設滯后,亟待得到解決。
6
垃圾滲濾液積存
在固廢處理領域,垃圾滲濾液問題也是突出、普遍的問題之一,在歷次中央生態環保督察中都有發現,這一次也不例外。
遼寧省滲濾液積存量達55萬噸,廣西自治區垃圾滲濾液積存量達58.2萬噸,河南全省垃圾滲濾液積存量最高,已經超過了100萬噸。
除了積存,還有不知去向。在河南,有20座生活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量小于產生量,但現場無積存,也就是說,有大量滲濾液去向不明。
有去向的也有部分存在問題,排的滲濾液,有些超標已經十分嚴重。垃圾滲濾液,是廣大垃圾填埋場的一個“老大難”問題,需要環保企業來幫助解決。
7
工業園區環保水平低
工業園區歷來也是環境污染事故的高發區。
督察發現,安徽省部分工業園區環境污染問題突出。
例如,通過雨水管網偷排污水、治污設施不正常運行等現象。進水超標導致的出水超標,向來是污水處理廠最頭疼的問題之一。還有園區規劃環評執行不嚴、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運行管理不到位、企業環境違法現象。
此外,在云南、山西、江西等省份,督察組也都指出了工業園區存在的環境問題。
8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閑置
農村環保市場是最近幾年環保產業的一個風口,在這方面,確實還有很大的潛力。
例如,督察組發現,云南農業面源污染問題突出。杞麓湖、星云湖、陽宗海等高原湖泊流域內蔬菜等大水大肥作物種植面積大,復種指數高,種植結構和方式優化調整、農藥化肥減量化工作不到位。
同時,已經建成的農村環境基礎設施,卻大量的閑置。如何防止農村污水處理站“曬太陽”,是未來值得關注的問題。
9
危險廢物處置利用問題多發
這一問題主要是在南方兩個省份,江西和云南。
督察組發現,江西省危險廢物綜合利用企業眾多,抽查贛州、吉安、撫州三市發現,相關企業仍然普遍存在違規處置、違法排污問題。
此外,撫州市危險廢物處置中心、九江市永修工業園區危險廢物焚燒處置項目、贛州市醫療廢物處置中心擴能改造工程等建設也存在滯后。
在云南,重金屬污染防治形勢不容樂觀。
10
垃圾分類推進力度不夠
垃圾分類是這兩年剛剛興起的“新時尚”,這一次也被列入了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督察的范圍。
督察組在河南發現,鄭州市及相關縣(市、區)政府對垃圾分類工作重視不足、推進力度不夠,半數以上分揀中心未按期建成投運。
此外,河南省餐廚垃圾收集處理水平低下,仍有9個省轄市未按規劃要求建成處理設施。23座處理設施中,超半數負荷率僅為50%左右,最低的僅為6%。
雖然這一輪還只有河南被通報出垃圾分類方面的問題,但未來,其他省份對此也應該引起關注。
結語
毫無疑問,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對于環保產業有著直接的推動作用。
很多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發現的問題,都會在未來成為地方政府招標的項目,并由環保企業來最終解決。
同時,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組關注到的問題,地方政府在解決時還更加迫切,更加愿意投入,這對中標的環保企業來講也是一件好事。
從這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的問題中,可以看到未來環保產業發展的方向,管網、污泥、垃圾滲濾液等,都可能誕生更多的市場機會。
從這一點上講,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無疑會利好環保產業,成為推動環保產業發展的重要助推器。(注:原文有刪改)
原標題: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最關注哪些環境基礎設施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