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千億建筑垃圾處理市場步入“提質”時代。
從5年前起,涉及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國家政策頻繁推出,為產業發展引導方向。新固廢法將 “建筑垃圾”從固廢法中的“生活垃圾”單獨分出來,將“建筑垃圾”單獨作為一大類進行管理。據統計得知,舊建筑拆除產生的建筑垃圾單位面積產出系數為906.7-1335.5千克/平方米,前瞻研究院保守取值1.0噸/平方米。
據業內人士估算,我國每年建筑垃圾產生量可達20億噸以上,并且年均增速可能保持10%以上。結合住建部公布的新規劃,到2020年還將新建住宅300億平方米,屆時建筑垃圾產生量預計會突破30億噸。加之每年還在不斷增加新的建筑物,預計若干城市將在30至40年內集中進入建筑垃圾爆發期。
“建筑垃圾的減量化及其處理的資源化和市場化,應是建筑垃圾中長期規劃的重要內容。”從資源化利用來看,我國建筑垃圾總體資源化率不足10%,遠低于歐美國家的90%和日韓的95%。根據《循環發展行動》,到2020年,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率達到13%。“十三五”時期,大中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有望達到60%,其他城市有望達到30%。
在此背景下,2019、2020年為達成“十三五”規劃目標,全國各地將興建或規劃興建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廠。可以預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的東風已至,在各省市資源化指標的壓力下,建筑垃圾處理市場將迎來爆發期。未來可能出現多家建筑垃圾利用企業參與建筑垃圾清運特許經營權的競標。
以業內普遍使用的35元/噸為計,從2019年至今,每年釋放的市場空間已經突破千億元。隨著包括新固廢法在內的利好政策效應的催化,經濟鏈條將被打通,相關環保產業和企業將迎來巨大市場空間。按到2020年我國新產生建筑垃圾50億噸估算,這些建筑垃圾如果能夠轉化為生態建材,創造的價值可達到10000億。
對于建筑垃圾而言,就地拆解還填、提高回收利用率將是主要的處理途徑。能否“變廢為寶”,關鍵在于如何把建筑垃圾這一“燙手山芋”變成適應市場需求的資源和產品。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屬于定制化產品,相較于網絡剛性產品及大宗商品而言,后端的市場需求方面具有更大的風險。
無論是建筑垃圾資源化再生技術、建筑廢物的分類與再生骨料處理技術等等都需要大量投資。在此前一段時間內,我國建筑垃圾處理方式基本處于無序管理狀態,大多數城市的建筑垃圾中只有10%被運往指定的消納場所。建筑垃圾填埋場實為建筑垃圾調蓄場,其主要功能為臨時貯存可回用建筑廢料,以備新建路橋時回用。目前政府對建筑垃圾資源化企業固定投資的支持力度仍有待提升,僅有部分地區出臺了對相關企業固定投資的財政補貼標準。
周期性、季節性和區域性,這些特征也將是建筑垃圾資源化、產業化過程中的重要影響因素。現階段,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的收入主要來自于建筑垃圾運輸收費與建筑垃圾處置收費。大多數企業的絕大部分收益都是在前端垃圾清運環節賺到的。不僅管理難,在資源化利用方面存在的現實困境,也讓建筑垃圾處理的前景難言樂觀。也正基于上述因素,建筑垃圾市場受制于資源化產品的消納問題,使得市場空間的釋放相對緩慢。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