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召開的全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現場會官宣,46個重點城市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系統。也就是說,46個重點城市垃圾分類試點“到2020年年底,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的任務圓滿完成。
那么,“2025年年底前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將基本建成垃圾分類處理系統”這個目標,顯然從2021年起拉開了“后46城時代”垃圾分類推廣的序幕。
上海,2020年前11個月,可回收物回收量同比增長50%以上,有害垃圾分出量增長了3倍有余,濕垃圾規模提升了近3成。與之相反的是,干垃圾處置量下降了2成左右。
據悉,上海已經初步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居住區和單位分類達標率均達到了95%,完成了市、區、街鎮三級垃圾分類志愿者隊伍體系構建。
北京,自《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到現在差不多8個月,廚余垃圾分出量增長了近13倍,設計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總和超3萬噸,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
“上海、寧波、廣深等城市各有特色,采取的路徑也不同”,如,“前端的垃圾分類的強制、細致和普及程度,上海做得較好”、“廣州、寧波在后端大型垃圾廠的建設上做得較為突出,深圳則是利用更多分散的途徑來解決垃圾問題”。
正是這些探路先鋒,為我國垃圾分類的推廣踩出了更堅實可靠的路徑。
如,論垃圾分類的獎懲之道,看深圳——
12月30日,深圳剛剛發布了2020年度《深圳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激勵辦法》評選情況,333個“生活垃圾分類綠色單位”,433個“生活垃圾分類綠色小區”,1693個“生活垃圾分類好家庭”,703個“生活垃圾分類積極個人”共涉激勵資金4835萬元。
與此同時,10月9日正式開展的垃圾分類執法處罰。2個月的時間已經立案4200多宗,其中個人立案處罰占比93%以上,擬罰款金額總數超過31萬元,嚴格貫徹《深圳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相關規定。
再如,單論垃圾分類罰款這一項,《廣東省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剛剛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不同于很多省市“個人高罰款200元”的規定,廣東省將標準提高到了500元,處罰力度可見一斑。
同時,垃圾處理費征收模式正在逐步向“計量收費”轉變,杭州市江干區“電子眼”計量系統展開了探索。據悉,全區實現了垃圾直運清運車安裝稱重傳感設備、取證攝像頭全覆蓋,800多個生活垃圾集置點信息采集全覆蓋。
2021年前,很多目光都聚焦在46個重點城市,而2021年開始,垃圾分類推廣更嚴峻的考驗即將于2025年進行新一輪“大考”,針對的是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綠色生活,需要全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成果也將全民共享。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