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水網評選公布了“2019水業影響力企業”,國禎環保繼2010年之后,第五次榮登影響力榜單,中國水網借此對安徽國禎環保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徐本勇及技術總監李濤進行了專訪。
這家正處于混改潮頭下的老牌民營水務企業,近也因為與國資股權合作的動作引來了行業眾多的探尋目光。與外界的熙熙攘攘不同,企業內部從上到下保持著出奇的冷靜。國禎環??偨浝硇毂居卤硎?,公司目前正在按照原定的全年經營計劃和目標努力做好自身的各項工作,確保如期完成全年業績目標。
如何看待水業的混改?
國禎環保總經理徐本勇認為,混改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階段,國企有國企的資金和平臺優勢,能夠有效鏈接環境產業市場、優化資源配置,而民企也有民企的技術實力和寶貴的運營經驗以及靈活機制。國民融合其實就是發揮各自的優勢,不斷尋求共生與共振的可能。
徐本勇談到,行業內的很多水務企業,包括國禎環保以前所做的都是水環境系統下的若干個片或者點,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從業者開始發現不管技術如何提高,水環境治理的問題依然存在,根源就是水資源系統沒有解決好,當企業試圖從局部去解決的時候,就會發現它很難具有可持續性,原因就是局部的治理不能解決系統性的問題。整個行業越來越走向平臺化和一體化,而當水環境治理走向系統的綜合治理的時候,民營企業就會遇到天花板,任何一家民營企業都很難成為全系統的統籌者。這就需要眾多的企業用技術手段把整個體系串起來,如果沒有這些的話,國家層面的各種戰略、理念和要求是落不了地的。
徐本勇認為,眼下重要的不在于自身企業跟哪一家央企構建股權合作關系,而是企業應當如何在新的平臺里發揮自己的作用,包括國禎環保在內的很多水務同行都有各自擅長的領域,現在要做的就是在大的系統性治理之下共同構建一個完整的水資源技術合作體系,通過行業的融合、技術的融合為整個社會提供更好的服務,而這也是行業屬性的必然結果。
行業新格局下,仍需找準站位
對于行業的轉型變遷,國禎環保是做了充分準備的。這或許也能回答為何在行業遇冷、投資收縮之年,國禎環保依然受到諸多國資的青睞。
作為行業內備受關注的技術型明星企業,國禎環保始終圍繞著社會問題的痛點和行業發展方向做了大量扎實的技術和運營工作。總經理徐本勇表示,國禎環保歷經20多年的發展,在人才、技術和行業經驗方面有很多獨到之處,在發展路徑上,也與其他企業有所不同。
回顧20余年的發展歷程,技術總監李濤總結道,公司這些年一直走的是技術驅動業務,或者說是以業務帶動技術的路子。從建廠后收購安徽中聯環保設備廠切入環保領域,公司從設備制造開始,完成了多次技術升級,2004年承擔國家863課題、組建設計研究院;2006年成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再到2009年、2012年兩次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4年前后,國禎技術管理團隊對當時的行業現狀進行了反思,他們發現國內污水處理廠建設的體量已經夠大,但整體水環境質量依然沒有大的改觀,就是那個時候,國禎人意識到單單做污水處理是不夠的,必須要把技術和服務擴展到污水廠以外,也就在那個時候,隨著“水十條”的提出,國禎環保的業務戰略開始向水環境綜合治理轉移,隨后承接了國家“十二五”的水專項課題,開始研究新增管網、黑臭水體、農村污水業務、研究城市以流域為單元的綜合治理。
正是基于不同時期不同格局下的冷靜思考,國禎對于行業發展能夠做出較為準確的判斷?,F如今的系統治理之下,無論是誰搭平臺、舉大旗,都需要有專業公司提供技術服務與運營,據此,國禎環保很早就明確公司定位,強調走“技術+運營”的差異化發展路徑。
在近幾年的PPP大潮之下,國禎環保對項目進行風險防控,主要以技術服務輸出為主,背離公司定位的項目不接;百億級別的阜陽水環境項目,也是以“聯合投標、參小股、提供技術服務與運營”的方式參與其中。在行業內的企業都在跑馬圈地的時候,國禎反倒是把大量精力花在了扎扎實實做運營、做技術研究方面。
一路走來,國禎環保從設備的投入研發,到運維的解決方案,再到如今的全系統解決方案,研發從點走向了面,業務也從污水處理廠走向了管網、水環境、農村、工業等領域。多年來,國禎一直在著力構建一個完整的技術服務體系,用于支撐水循環治理系統運營的全生命周期。
隨著行業的不斷發展,現下“智慧水務”走到了臺前。李濤認為,由于行業目前在標準化和數字化發展水平上的相對薄弱,整個行業離真正意義上的智慧化還有很大的差距,但國禎環保正在努力先做到數字化。在他看來,所有的智慧化的頂層規劃都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底層數字化平臺來支撐,國禎環保積累了多年專業化水務運營的經驗,污水處理廠的物聯網系統經過多年的積累,形成了豐富的大數據資源;同時在智慧管網方面也積累了豐富的使用經驗?;谶@些多年積累下的大數據資源和專業化運營經驗,公司更有條件在此基礎上結合信息化建設來打造企業級的數字化管理和應用平臺,以支撐公司實現“數字國禎、智慧水務”轉型升級。
現如今,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調整和行業環境的變化,環保行業進入了轉型的陣痛期,水務行業也進入了混改進行時。國禎環保憑借其資深的水務處理及技術探索經驗,在新格局下迅速找準站位,致力于將自身打造為精細化、集約高效、確保效果及效益的專業公司,為行業平臺公司提供技術服務與運營,不斷尋求行業共生環境下“平臺+技術”的共振可能。
順勢而為,助推長江經濟帶發展
國家戰略層面上,“長江大保護”等戰略的提出給地處安徽的國禎環保帶來更多的機遇與挑戰。對此,李濤表示,長江大保護的目標是實現長江經濟帶的區域可持續發展,因此業內企業要站在資源與環境的角度去審視自身的業務方向,水務企業除了要繼續關注水污染控制和水環境治理以外,也有必要從水資源全生命周期管理的角度出發,關注水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而由此又能帶出更多的業務及商業模式,比如污水的深度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污泥與固廢的處理處置及資源化利用,從區域排水設施的一體化到供排水一體化等。
在流域級別規劃的背景下,未來需要通過更加系統的一體化協同模式去實現上位規劃的綜合目標。這涉及到多行業多領域的跨界融合,既包括技術融合,例如灰色技術與綠色及生態化技術的融合;也包括管理的融合,如如何將不同的工程措施和不同部門的管理措施有序匹配起來;還包括數字化的融合。很多技術及跨界合作的方式需要探索和改進。水務人不能關起門來做事,而是要學會跨界融合,更多地通過跟其他行業、其他專業領域的人共同合作來解決綜合性的問題。
也因為此,國家層面需要有一個主體來承擔執行的責任,而這個主體不可能來自于一家傳統意義上的環保企業,大尺度流域綜合治理的背后涉及到與不同的地方及中央部委的區域協調統籌等問題,所以說混改是必然的,央企的進入是必然的。在此背景下,企業需要在更大的平臺里尋找自己新的站位,尋求自身專業能力、業務能力的拓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