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PPP項目正在加快回暖。
在提供生態公共產品和服務的環境產業3.0時代,環保PPP仍是優選之一。截至2019年底,全國生態環境PPP入庫項目共成交1688個,總投資規模達11540.97億元。從細分領域成交情況來看,占比超過半壁江山的綜合治理項目投資規模大,其次是污水處理(含排水)項目,占比超過25%。同樣是在過去一年里,環保PPP項目整體落地率為52.82%,相比2018年底的39.74%大幅提升了近13個百分點。
環保PPP趨向規范、精細化
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的大力推動下,大量基建領域的項目都廣泛采用PPP模式進行運作,有著公共屬性的環境類項目也不例外。過去5年,正是因為PPP的大力推廣,才使得很多企業收獲了大量新業務,實現了規模增長。一場關于不規范項目的清庫風暴,隨后讓環保PPP似乎瞬間就進入“冷靜期”。
由于PPP項目涉及投融資、建設、運營、管理和移交全生命周期過程,與之相應的風險也復雜多樣。為此,有關部委連續發布了一系列行政法規、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掀起了新一輪PPP項目發展浪潮。誠如旨在為環保PPP高質量發展提供助力的《關于印發污水處理和垃圾處理領域PPP項目合同示范文本的通知》預示著疫情后國內PPP項目合同體系規范化、標準化工作將更上一個臺階。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三年前,財政部就要求各地在垃圾處理、污水處理等公共服務領域新建項目中,要“強制”應用PPP模式。《示范文本》還強調了實行“污水處理廠網一體化”,即在新增投資的同時強調盤活存量資產,強調發揮有效投資。隨著示范文本被越來越多參考,污水和垃圾項目的文件就可以逐步實現標準化,從而提高PPP項目的運作和管理效率。
前述信號的釋放,預示著2020年環保PPP項目的發力勢在必行。隨著復工復產有序推進,在穩增長穩投資的大背景下,環保PPP項目推進也會進一步加快步伐。截至2020年4月底,全國PPP信息服務監測平臺已簽約項目中,民間投資項目1660個,占全部已簽約項目的43%。而同年3月入庫的12667個項目中,共有1157個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類項目,總投資為12091元。
雙維度催漲結構性回暖
項目數量大幅回升之際,生態環境PPP項目的入庫項目質量顯著增加,逐漸進入規范穩定發展階段。當下新入庫環保PPP投資體量趨于合理化,和過去數十億元的環保PPP項目(水環境綜合治理為主)頻頻出現形成鮮明對比。與此前蒙眼狂奔的狂歡相較,歷經寒冬的環保企業則更多抱著“會更多的去精心挑選我們的項目質量、投資標準和重點的區域”的謹慎態度遴選環保PPP項目。
截至4月中旬,2020年全國共發行專項債券11382億,用于生態環保類(包括水務建設、生態環保、水污染治理等)的專項債總額達1025億。實際上,增大財政資金向環保領域的傾斜,支持環保類項目的發展,也是當前市場環境的潛在需求。通過PPP模式逐步引入更多社會資本,在彌補社會資本所擁有的專業技術以及管理經驗不足的同時,有效促進環保產業跨越式發展。
在此前生態環境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就曾指出,2020年將進一步聚焦藍天、碧水、凈土三大保衛戰,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這也意味著,生態環境強監管在未來不僅不能削弱,而且要繼續強化。從事環境污染治理、生態修復、環境數據監測及運維管理等服務細分領域的環境治理市場空間也在加速釋放。
而重啟市場化改革是解決問題的方式之一。要解決PPP制度給環保企業帶來的問題,關鍵在于完善頂層設計,也就是建立受益者付費的市場化回報機制。相信在2020年,生態環保行業在財政專項資金的扶持下,發展態勢將會由之前的“大跨步”逐步趨于“穩中前進”,其中訂單情況和融資端的轉好也將助力環保工程類公司在三季度業績集中爆發。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