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項目年年有,今年特別多!
3年前,合同金額近67億的云南昆明官渡環衛一體化項目,不僅讓僑銀環保重新回到聚光燈下,還向外界傳遞出一個信號:被資本漠視、看起來不起眼的“掃大街”環衛,也可以涌現“巨額大單”。
3年后,當年被譽為國內體量大的環衛一體化項目也已被趕超,刷新紀錄。
今年年初,深圳寶安區將新橋和沙井街道兩個街道的環衛作業打包,以PPP模式引入社會資本方,年服務費高達4.87億元/年,合同金額超70億元,備受矚目。終,北控城市環境服務從10余家企業脫穎而出。
根據招標公告,此項目年服務費更高,達到5.6億元/年,服務期限15年,總合同金額達84億元,成為迄今以來國內一大的環衛一體化項目,沒有之一。
目前,該項目正在火熱招標中,想必又是一場腥風血雨的“廝殺”,誰能笑到后,5月11日謎底揭曉。
在深入研究招標文件后,筆者發現,深圳84億環衛項目與以往有許多不同點,更說明了一個趨勢:環保市場已經越來越成為強者的“競技賽”。
01 強者的“競技賽”
如此大體量的項目,包含的項目服務自然不會少。
招標公告顯示:該項目服務區域范圍包括深圳市寶安區新安、福永和福海三個街道,主要服務內容以常規環衛工作和服務業務為主,具體包括道路綜合清掃保潔、垃圾收運和轉運、垃圾轉運站運維管理、公共區域及城中村垃圾分類前端設施維護、公廁運維管理、環衛停車場建設運維管理、綠化管養、智慧管理系統及平臺建設運維、應急保障等九個方面。
從招標文件對申請人的財務要求之中,更能看出該項目的門檻到底有多高:
自由資金出資能力:
要求招標公告發布前的30個自然日,社會資本銀行賬戶現金存款余額低之日的存款余額達到4億元,得100分;達不到的,其得分按照如下公示計算:社會資本得分=社會資本銀行賬戶現金存款余額低之日的存款余額÷4億元×100。
項目投融資能力:
能夠提供銀行等金融機構開具的有效授信信貸額度證明,全部授信總額度達到10億元,得100分;達不到10億元人民幣的,其得分按照如下公示計算:社會資本得分=社會資本有效授信信貸額度÷10億元×100,四舍五入精確到小數點后兩位。
經營管理盈利能力:
社會資本具有較強的經營管理盈利能力,以2017年(或2018年)凈利潤為基準,社會資本2018年(或2019年)的凈利潤增長率達到30%(含30%)的得100分,達不到30%的,其得分按照公式:社會資本得分=某年的凈利潤增長率÷30%×100;按照上述公式得分為負數的,低得0分。
對此,國內某大型環衛企業高管表示:
要滿足現金存款4億元、銀行授信10億元、企業凈利潤增長要達到30%三個條件,如此超高門檻,或許只有國內為數不多的環衛影響力企業能夠達到此要求。
他補充說,即便是國內規模中等偏上的環衛名企,在融資偏緊的大環境下,近年來又受受宏觀經濟形勢和疫情雙重影響,想要在較短的時間籌集這么多資金,也是難上加難,更甭提中小企業了。
對于此類高門檻的大項目,僅憑財務要求,就能攔截國內一大批環衛企業。
此外,從剛定標的寶安區另外兩個街道——新橋和沙井街道環衛一體化項目入圍企業名單中,也能看出該項目的門檻究竟有多高(雖然還未發布入圍企業)。
2020年1月15日,經評審小組評定,寶安區新橋和沙井街道環衛一體化PPP項目,共有13家企業通過資格審查。(見圖二)

圖二:為深圳寶安新橋和沙井街道環衛項目資格預審入圍企業
70億元,兩個街道環衛一體化項目,就有諸如北京環衛、龍馬環衛、中聯環境、錦江集團、中環潔、北控城市服務等國內排名靠前的一線環衛名企入圍。可想而知,這個年服務金額更高、合同總金額更大、服務范圍又囊括三個街道的環衛一體化項目,也只有大的環衛名企能從中分一杯羹。
在上述高管看來:
隨著國內環衛一體化項目越捆越大,政府對社會資本方的要求也是“水漲船高”,未來優質大項目更趨向于贏者同吃,強者的“競技賽”。
02 “疫情防控和穩就業企業”加分
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時期,深圳84億環衛項目在招標中也對納入疫情防控的環衛企業和不裁員的穩崗企業給予了加分項,總分雖然只有5分,但顯得“溫情”十足。
比如,招標文件規定,社會資本為疫情防控重點企業的,在5分的權重中占比60%,得3分;
提供納入全國性名單或地方性名單的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提供一項自身屬于重點保障企業的證明材料(名單查詢網頁鏈接、名單網頁截圖、政府部門(指地市級或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發改部門、工信部門)出具的文件。
再比如,社會資本為穩崗企業的,在5分的權重中占比40%,得2分:
未裁員或者裁員率低于20%的企業,即投標前一個月實際參加社會保險(至少包括養老保險的員工人數)(含免繳或延期繳納社會保險人數)不低于2019年12月同口徑人數80%(含)的企業,視為穩崗。
進入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曠日持久的新冠疫情,壓垮了不少中小企業,輕則減績效、取消年終獎,重則裁員降薪。
而對于勞動密集型的環衛行業來說,危機無疑更加嚴重,一線環衛工人多為臨時招聘的合同工,不僅社保、待遇無法享受到,有時候連基本的就業穩定也談不上,用之則來,不用則辭,隨意性非常大。
如今,在穩就業的關鍵時期,深圳84億環衛項目通過在招標中給予“不裁員或裁員較低的穩崗企業”加分,不僅表達了對環衛弱勢群體的關愛,溫情十足,更為其他地區的環衛項目起了個好頭,樹立好榜樣,傳播社會正能量。
03 “全部要求新能源汽車”
一般來講,環衛項目作業通常使用燃油車,或者部分使用新能源汽車,但深圳84億環衛項目要求:社會資本方全部購置新能源汽車,并且在服務期限的15年內,每5年升級換代一次。


深圳寶安區環衛項目部分5年需要重置新能源汽車(數據來源:招標文件)
上述高管表示,環衛車每天都要上路作業,傳統燃油環衛車在行駛和作業過程中會產生尾氣,對空氣造成污染。為了降低污染物排放,不少環衛項目都要求采用新能源環衛車。
但是,
像深圳寶安環衛作業大規模用新能源車替代環衛車,并且要5年升級換代的,還是特例,一般都是7-8年車輛更新一次。
早在2016年,中機車輛技術服務中心技術部部長、教授級高工耿磊就曾透露,目前政府在環衛車領域主要的政策導向是推廣新能源汽車。
根據《關于繼續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要求,政府機關、公共機構等部門車輛采購要向新能源汽車傾斜,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公務、物流、環衛車輛中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于30%。
隨著政府補貼制度的出臺,也推動了新能源環衛車市場的興起。截止273批公告,純電動環衛車有效公告已達到207個,共有垃圾收集轉運車、糞便車和路面保潔作業車等三大類產品,涉及46家專用車企業19種車型。
地方上,2019年4月,《上海市清潔空氣行動計劃(2018年—2022年)提出,要“新增和更新環衛車中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車比例不低于80%”,2022年行業新增車輛力爭全面實現電動化”。
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占比提高將是趨勢。隨著環保要求越來越嚴,噪音低、排放少的新能源環衛車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大街小巷,新能源汽車在環衛領域的占比將更大,環衛車也迎來了一場電動化、智能化的創新革命。
5月11日,這個迄今為止國內一大的環衛一體化項目就要開標了,提醒有意向的企業趕緊去投標,“環保圈”也將繼續跟蹤此項目的進展。
原標題:周末薦讀 | “史上大環衛PPP項目”招標:門檻高,要求嚴,不裁員企業還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