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填埋場作為我國生活垃圾末端處理方式,一直在城鄉生活垃圾處置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著許多短板和痛點,本文分析了老舊垃圾填埋場現狀和治理措施并提出了對策建議。
01 現狀分析
1、老舊垃圾填埋場概念和數量
2000年之前,非正規填埋場居多
2000-2005年,二級衛生填埋場居多
2006年特別是2010年以后,一級衛生填埋場居多
目前,存量老舊填埋場至少在2000座以上

2、老舊填埋場重擔將卸,“十三五”擬封場規模龐大
全國范圍內存量老舊填埋場數量至少超過2000座
2005年前投入運行的335座老垃圾填埋場基本上全部已經或即將停止作業,未來5年內待修復的填埋場土地約8000公頃
“十三五”期間,規劃實施垃圾填埋場封場治理項目845個,擬封場處理能力達15萬噸/日,占當前處理能力的21%
注:十三五數據來源于《“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初稿)

“十三五”擬封場處理能力占當前處理能力比例排名前十的省或直轄市

老舊垃圾填埋場設計年限和修復面積統計
3、老舊填埋場環保安全呼聲高
滲瀝液對地下水、土壤造成污染
填埋氣污染大氣,引起安全隱患
占用大量土地資源
監管不到位,滲瀝液偷排事件時有發生
封場后管理缺位

4、原地治理和綠林耕地是主流治理方式
原地治理是當前的主流處理方式
綠、林、耕地是封場土地利用主流方式
全國老舊填埋場封場利用方式
全國老舊填埋場治理方式

注:統計數據來自于十二五期間全國1236座非正規填埋場治理方案
5、政府提供多方位政策支持
政府提供規劃引導、技術導向、財政優惠等多方位政策支持

6、多種評定、考核制度促治理
通過全國填埋場等級評定、住建部“節能減排”檢查、“國家衛生城市” 檢查等、及其他自上而下的日常監管、專項檢查等考評檢查工作,促使地方重視老舊填埋場的提標改造、運行管理、封場修復、環境整治。

7、標準規范逐步完善,部分標準仍需補充
制訂發布5項國標、2項行標
正在編制《老生活垃圾填埋場生態修復技術標準》
簡易填埋場污染控制相關標準需要補充

8、初步培育三大市場,市場空間有待拓展
填埋處理設施投資建設運營由政府主導逐步轉向市場化
初步形成三大市場:垃圾填埋場建設與運營市場、垃圾填埋氣體利用市場、垃圾滲瀝液處理市場
場地修復、生態景觀修復市場空間有待釋放

02 治理措施
1、老舊填埋場條件各異,現狀調查是治理前提
老舊填埋場現狀調查方法
水文地質調查
水文地球化學調查
垃圾污染調查

2、治理方案需對癥下藥
三大任務:污染控制、封場整治、生態修復
可根據污染現狀、環境容量、投資、陳垃圾治理方式等制定治理方案


3、治理方案選擇
常規有如下三種方案

案例一 老港垃圾填埋場一、二、三期封場
項目概況:
老港垃圾填埋場一、二、三期工程總綠化面積62萬平方米(共分41個單元),工程總造價2.88億元,工程主要內容包括污染治理和生態修復兩方面。
工程內容:
工程內容可以歸納為“一平、二覆、三收集、四修復”。
一平:垃圾堆體平整;
二覆:覆土和覆膜;
三收集:污水收集、雨水收集、填埋氣收集。
四修復:主要是在封場覆蓋的基礎上,盡可能的進行綠化種植,采用抗污染能力較強的鄉土樹種,如女貞、夾竹桃等。
案例二 上海市松江填埋場封場工程
項目概況:
(1)占地505.3畝,分兩期工程;
(2)總庫容:156萬m3;
(3)使用起止時間:2001年~2011年;
(4)工程總造價:6300萬元;
(5)實施時間:一期2012年完成、二期2014年完成。
工程內容:
堆體修整、水平防滲、污水及雨水收集、生態修復
案例三 南京市水閣有機廢棄物處理場1號填埋庫區封場
項目概況:
(1)占地面積:13萬m2;
(2)總庫容:470萬m3;
(3)填埋高度:地下17m,地上30m;
(4)使用起止時間:1994年~2007年;
(5)工程總造價:3826萬元;
(6)實施時間:2010-2011年。
工程內容:
堆體修整、水平防滲+垂直防滲、污水及雨水收集、生態修復
03 對策建議
1、強化老舊填埋場封場后監管管理
老舊填埋場關閉后的管理一般在20年以上
管理內容主要包括例行檢查、設施維護和環境監測
應從政策、標準、資金等方面增加對老舊填埋場封場后管理運營政策支持
注意:《生活垃圾處理指南》中提到“衛生填埋場填滿封場后需進行長期維護,以及重新選址和占用新的土地。”

2、開展老舊填埋場風險評估工作
老舊垃圾填埋場治理緊迫性不一,建議開展風險評估工作
衛生填埋場風險小
非正規填埋場風險大
根據
存量垃圾場垃圾成分
垃圾量
所處區域地形地貌
水文地質情況
周邊生態環境狀況等因素
綜合評估,按照不同的檔次確定各存量垃圾場的風險等級

3、加強老舊填埋場技術支撐
國內科研機構對老舊填埋場污染控制、生態修復開展了系統化理論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技術難點有待攻克,如滲瀝液濃縮液的處理、水平防滲膜的滲漏監測、補救技術、填埋場封場后的再生利用評估技術、土地快速穩定化技術等

4、提高治理老舊填埋場的積極性
探索堆場修復開發新模式,拓寬資金渠道;
老舊垃圾治理與創衛、創模考核掛鉤;
簡化堆場后續土地利用程序。
原標題:【專家視角】張益:老舊垃圾填埋場治理現狀和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