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5日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將召開3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核設施安全監管司司長郭承站、核電安全監管司司長湯搏、輻射源安全監管司司長江光介紹統落實總體國家安全觀和理性、協調、并進核安全觀,推進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有關情況,并共同回答記者提問。
郭承站:謝謝主持人。各位媒體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衷心感謝大家長期以來對我國核安全工作的高度關注和關心支持。借此機會,我將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和我國核安全監管相關工作給大家作一個簡要介紹。
今天是4月15號,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是我國第5個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同時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核安全觀的六周年。把每年的4月15號確定為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是《國家安全法》明確規定,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國家安全和全民安全教育的高度重視,對于強化全民的國家安全觀、強化全社會的國家安全意識、強化國家安全人民防線具有重要的意義。
首先,生態環境部會同相關部門遵照中央國安委總體部署,組織全國各省市及核行業,以“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為主題,在全國和全行業廣泛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核安全、生態安全、生物安全等國家安全系列宣傳教育活動。
在此,我們今天也向大家正式發布主題宣傳的海報和掛圖,同步在相關網站和專欄進行公開,也懇請各位媒體的記者朋友們予以推廣和傳播。
第二,我們堅決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切實確保國家核安全的基本情況。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核安全工作,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核安全納入國家總體安全體系,建立國家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頒布實施核安全法,編制發布核安全規劃,對核安全重視程度之高,指導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核安全峰會上提出了理性、協調、并進的核安全觀,強調發展和安全并重、權利和義務并重、自主和協作并重、治標和治本并重。在第四屆核安全會上再次提出,加強核安全體系,推進核安全治理,倡導強化政治投入、國家責任、合作、核安全文化四項舉措。
核安全觀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核安全治理領域的重大理論創新,為解決核安全治理的根本性問題,構建核安全命運共同體指明了方向。
生態環境部(國家核安全局)始終堅持以總體國家安全觀和核安全觀為指導,堅持“安全第一、依法治核,預防為主、縱深防御,責任明確、獨立監管,嚴格管理、全面保障”的基本原則,瞄準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目標,持續構筑法規制度、機構隊伍、技術能力、精神文化“四塊基石”,夯實審評許可、監督執法、輻射監測、事故應急、經驗反饋、技術研發、公眾溝通、合作“八項支撐”,努力構建獨立、公開、法治、理性、有效的監管體系,應該說有效保障了我國核與輻射安全。
一是持續構建現代核安全治理體系。建立健全黨中央領導、部門協同、軍民融合的國家核安全工作協調機制,建立了接軌、符合國情的核與輻射安全法規標準體系,推進核與輻射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全面加強黨中央對核安全工作的堅強領導。
二是持續提升核安全監管能力,建立總部機關、地區監測站、技術支持單位“三位一體”的核安全監管組織體系。建成了全國輻射環境質量監測,重點核設施周圍環境監督性監測和核與輻射應急監測“三張網”,建立國家、省和核設施營運單位三級應急管理體系。制定實施核安全規劃,建成并投運國家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技術研發基地,打造了一支核安全鐵軍。
三是持續加強依法從嚴監管,對核設施的選址、建造、運行、退役活動實施全過程嚴格監督。對放射源實施從“搖籃”到“墳墓”的全壽期動態管理,對弄虛作假和違規操作行為實行“零容忍”的嚴厲處罰。
第三,我國核安全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當前我國核電機組總數第二,在建機組第一,核技術利用量大面廣,核與輻射安全總體形勢保持穩定。目前47臺運行核電機組安全狀態良好,15臺在建機組質量受控,18座核燃料循環設施安全運行,約15萬枚放射源和近20萬臺(套)射線裝置安全受控,全國輻射環境質量保持良好。
我國正處在向高質量發展轉型邁進的關鍵時期,核安全形勢復雜多變,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新技術、新類型、新設備的投入使用對我國核安全監管帶來新的挑戰。我們將始終堅持國家總體安全觀和核安全觀,全面推進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確保核與輻射安全提供堅強保障。
一是推進核安全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兩個現代化”。
二是編制實施核安全規劃,強化核安全治理基礎能力和技術支撐。大家知道,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籌劃之年。
三是防范化解核與輻射安全風險,強化各類核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分析研判和聯防聯控,加強應急備勤和反恐安保,有效保障重大活動期間核與輻射安全。
四是著力打造核安全鐵軍。強化核安全人才分級分類培訓,弘揚核安全精神,打造政治強、本領高、作風硬、敢擔當的核安全鐵軍。
第四,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切實做好疫情期間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的情況。疫情以來,生態環境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堅持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兩手抓。
首先是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利用互聯網技術,輔助核設施的建造、運行、維修、檢查,確保駐場監督不斷檔,重點設施全覆蓋。
二是堅持管理與服務相結合,優化疫情期間許可審查程序,加快“一網通辦”,化“門檻”為“杠桿”,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為企業復工復產按下“快進鍵”。
三是堅持監管與幫扶相結合,全面摸排修復核電建造和裝備制造供應鏈、市場鏈、配套鏈,為企業打通堵點、消除“卡點”,確保企業正常運轉。
四是堅持減壓和助力相結合,豁免疫情防控中緊急使用的CT等射線診斷設備許可手續,支持企業開展醫用防護裝備輻照滅菌,鼓勵核行業捐獻防護物資和用品、參與核酸檢測等工作,助力打贏疫情防控狙擊戰。
以上是我的簡要介紹,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各位媒體關注的問題,謝謝。
劉友賓:謝謝郭司長,下面請媒體朋友們提問,請央視記者提問。
原標題:我國核與輻射安全總體形勢保持穩定 47臺運行核電機組安全狀態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