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土壤修復政策制度對產業發展的影響
(1)行業需求拉動型政策2019年1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壤污染防治法》揭示出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咨詢服務八種潛在的類型,包括規劃標準制定、土壤環境調查與監測、環境影響評價、在產企業土壤污染防治咨詢服務、農用地土壤污染防治咨詢服務、污染地塊污染防治咨詢服務、突發事故應急處置服務、科學研究等,為咨詢服務業不斷發展提供法律保障。湖北、福建、天津、山東、山西、廣東省出臺了省級土壤污染防治條例(辦法),重點細化了啟動土壤環境調查的情形,構建出多層次、多目的的土壤環境調查服務,同時結合地方土壤環境問題特點提出一些特定的咨詢服務需求。2019年中央財政土壤專項資金對中西部地區土壤環境管理和修復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
(2)提升技術水平的政策國家和各省市發布多項技術標準和指南,覆蓋了工程實施全過程。其中HJ25系列技術導則的修訂體現了近年來對實踐經驗的總結與提升,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系列技術規范文件的出臺必將對咨詢服務從業單位技術水平產生深遠影響,江西和深圳等地方性風險管控標準的出臺擴大了篩選值與管控值的特征污染物范圍,豐富了特征污染物對人體健康風險的認識。三個省級和1個行業團體標準的出臺,使得污染地塊巖土工程勘察技術得到了進一步規范。《原位熱脫附修復工程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是生態環境部公開的第一個修復工程工程技術規范性文件,具有重要意義。
(3)規范從業單位管理政策國家《評審指南》提出“整體性原則”和“實事求是原則”,強調土壤環境調查不確定性的客觀特點,不能“一次調查定終身”;突出土壤環境調查的難度和特殊性,應對前一階段調查工作開展的方法、程序 、合同約定等客觀、公正地進行分析,在客觀原因造成的調查不確定性和主觀的弄虛作假、故意回避問題之間實事求是地做出分類判斷,分類進行認定。相關省市制定的評審程序規范性文件和評審技術要點體現出嚴格評審、嚴格把關的導向,加上評審通過率信息公開、信用管理等手段,促進咨詢服務單位不斷提高成果質量,間接對目前從業機構發揮“優勝劣汰”的作用。廣東省、河南省和茂名市管理辦法中提出可委托開展土壤和地下水的抽測活動,并將抽測結果作為管理依據之一。廣東省發布的調查評估管理通知中提出可申請階段性評估,階段性評估中確認基坑底部和側壁修復效果達到修復目標值后,才可進行下一步施工。這是一個有開創性的規定。
環境咨詢服務行業狀況與特點分析
(1)2019年我國土壤環境修復咨詢服務業規模呈現“二八特點”。2019年修復咨詢服務項目數量為1429個,占全國修復項目數量(咨詢服務+工程修復)的80%;總項目金額為25億元,占全國修復項目總金額的20%。
(2)2019年繼續保持較快增長速度。2018年較2017年的項目數量和項目金額的增長率分別為111%和143%,2019年較2018年的項目數量和項目金額增長率分別為33%和28%。2018年是我國土壤修復前期咨詢服務增長非常顯著的一年,2019年的增長速度雖然有所減低,但仍顯示出可觀的總量。《美國環境修復產業報告:修復與產業服務》顯示2018年美國修復產業前端咨詢服務項目金額占修復行業總項目金額的40.7%,2019年我國前期咨詢業項目金額占當年修復行業項目金額的15.1%,與美國40.7%的數據相比,我國前期咨詢服務業的市場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3)2019年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詳查項目貢獻了當年三分之一的市場份額。28個省(區)共計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項目金額7.7億元,占2019年約三分之一的市場容量。廣東、江蘇、山東、云南、浙江等省份是我國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的重點省份,調查數量多,未來潛在的土壤污染咨詢服務和土壤修復市場空間也較為突出。
(4)重點省份和熱點城市的分布總體與我國GDP排名呈正相關。重點省份中,第一梯隊為廣東、江蘇和天津三省,2019年項目金額占全國項目金額的40%左右,代表了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三大經濟圈是我國土壤修復的三大特點區域。第二梯隊是山東、云南、浙江、上海、河北、廣西等6個省(區),其中云南、河北和廣西等主要依靠國家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的有力支持。項目金額排名前10名的城市(區)分別是廣州、呼和浩特、東莞、昆明、天津北辰區、佛山、南京、濟南、蘇州和青島市,占全國項目金額的32%(三分一左右),城市間的差距較為明顯。第一梯隊的廣東、江蘇和天津三省和第二梯隊的山東、浙江和上海三省,以及10個熱點城市均是我國經濟發展活躍的省份,GDP排名居全國前列,“地產驅動”在當前土壤治理修復市場上仍是顯性的驅動力量。
(5)各級政府是咨詢服務項目的主要買單者。五種類型(政府管理部門、污染責任方、政府投資公司、大型工程項目部、其他等)的項目業主中,政府管理部門,包括生態環境部門、自然資源部門(含土地儲備中心)、地方人民政府、市政城管部門、住建部門等實施的咨詢服務項目數量為947個,占比為70.5%,是主要的買單者。
(6)咨詢服務單位集中度低,生態環境部直屬單位項目占比大。咨詢服務單位包括環保科研院所、高校、專業公司、分析檢測單位、市政設計院,咨詢服務單位數量多,超過千家,集中度低,生態環境部直屬單位項目占比大,環科院也承擔大量工作。各地區從業單位特點不同。
(7)下半年咨詢項目集中度高。從招標時間看,咨詢項目集中在下半年,11月招標項目多,占13.5%。生態環境部招標時間與總招標時間分布相似。
(8)全國六大污染防治先行區啟動項目較多。包括浙江臺州、湖南常德、湖北黃石、廣東韶關、廣西河池和貴州銅仁。
(9)大項目多為調查評估類。通過分析經典咨詢項目,千萬級咨詢項目均為調查評估類,承擔單位多為生態環境部直屬單位,資金來源于政府資金,多為工業企業遺留用地。
(10)社會服務機構和培訓機構近年來越發活躍。
當前,環境修復與咨詢市場呈現六大特點:政策驅動對市場規模的發展發揮重大作用;重點行業企業用地調查影響深遠;各省市市場空間差別大,對土地資源和二次開發利用的需求成為市場驅動力;項目多為地方各級管理部門買單;咨詢從業單位數量多,各地區特色明顯;大型項目加快出現。
未來行業發展展望
(1) 潛在市場需求類型
未來修復咨詢行業潛在市場主要包括土壤環境規劃和地方土壤環境管理咨詢服務、在產企業(工業園區、集聚區)土壤污染防治咨詢服務以及土壤環境應急處置咨詢服務。
(2) “十四五”政策驅動
環境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特征成為環境發展的重要驅動,土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長期需求,風險防控的需求更迫切,土壤環境監督執法力度的加強創造新的市場容量,“十四五”土壤污染防治規劃的制定壯大了修復市場。
(3) 行業優化發展的主要方向
規范價格和合理的工作周期;凸顯規劃在污染場地治理修復的統領作用;科學合理的認識土壤環境修復本身的需求;模式創新,探索“環境修復+開發建設”模式,形成新的投資模式和盈利模式,加快技術規范;指南等文件的編制;注重開展跟蹤監測和跟蹤管理的責任方、實施方和費用承擔者;通過嚴格技術水平進行行業淘汰和規范,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出現;發揮各類聯盟在土壤污染防治過程中的橋梁作用。
原標題:環境修復云課程精華版丨孫寧:對土壤修復產業發展和政策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