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大氣污染治理的持續推進下,使用可再生能源替代燃煤是未來發電的必然趨勢。隨著近年來的發展,光伏、風能等可再生能源已基本滿足與煤和電等傳統能源同等的條件,因此國家相關部門對這方面的補貼將收緊,這是近年來業內對可再生能源補貼的共識。
進入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補貼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
近期,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等部門聯合發布《關于促進非水可再生能源發電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并修訂了《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管理辦法》,其中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進行了說明。
相關負責人表示,預計2020年新增補貼資金額度為50億元,用來支持風電、光伏發電和生物質發電等可再生能源項目,其中光伏發電將占15億元,風電和生物質發電尚未明確,同時表明自今年起,新增海上風電和光熱項目將不納入中央財政補貼范圍。
可再生能源的補貼發放以收定支、開源節流為原則,新增補貼項目規模由新增補貼收入決定,大力推進平價上網,同時鼓勵金融機構按照市場要求予以支持,共同促進可再生能源行業的發展。
眾所周知,可再生能源的另一個主要問題是補貼資金缺口較大。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可再生能源累計補貼資金缺口達2331億元,如何解決補貼資金不足、發放不及時等問題也是可再生能源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
兩項新政的發布也致力于解決可再生能源補貼缺口的問題,上文中所提到的“以收定支”就是為了確保“新增不新欠”。有專業人士指出,其中的“收”是以增收水平為參考,有效保障了存量項目的補貼不受影響。
“通過市場競爭的方式優先選擇補貼強度低、退坡幅度大、技術水平高的項目”,由此可見,通過降低指導電價開展全國競價,降低可再生能源對補貼的依賴是接下來可再生能源健康發展的一個主要手段。
近年來,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量逐漸增加。資料顯示,截止2019年年底,全國風電累計并網裝機容量將達2.1億kW,光伏累計裝機容量將達2.0億kW,生物質發電項目累計并網裝機容量將達2200萬kW。
今年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將再次提速,尤其是垃圾焚燒發電和生物質發電等市場潛力的進一步釋放,相比占可再生能源主導地位的水電來說,風電、光伏發電和生物質發電等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有專業機構預測,僅光伏裝機將達40GW至50GW區間,同比增速將達33%至60%。
面對如此快速增加的可再生能源裝機量,徹底退出中央財政補貼是必然。這兩項政策對可再生能源的補貼發放規則和資金管理等進行確定,使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具有穩定的收益,將促進整個行業的發展,縮短補貼兌付周期,同時也緩解了企業壓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