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輪子跑,2個輪子跑,3個輪子跑,4個輪子跑......總之,不管幾個輪子跑,你總要用輪胎的,用了哪有不磨損不換的道理。那么,被換掉的這些廢舊輪胎,去了哪里?
總看到有人說,哪個哪個國家收購我們的廢舊輪胎了。非洲收輪胎拿去做鞋子,西方一些國家收輪胎拿去煉油。同樣是可以變廢為寶的廢舊橡膠制品,我國產量龐大,為啥自己不拿來用呢?
一方面,是技術問題,另一方面,是投資成本問題,還要加上一個再生產品的銷售渠道問題。將“黑色污染”變成“黑色黃金”,看這個標題很誘人,實際操作卻是困難重重。而再生資源市場的不冷不熱,更是讓廢舊橡膠制品的回收利用步履維艱。
當然,也有人問,不是說廢舊輪胎搗鼓一下,利潤很高的嗎?
首先,這個“搗鼓一下”有待商榷。怎么搗鼓也是有講究的,目前很多小商販回收而來的廢舊輪胎直接到了小作坊手里,在并不專業的“美容”之下身價飆升。很顯然,這具有很大的安全隱患。
那么,煉油、裂解再生呢?
非規范處置往往沒有嚴格的污水、廢氣以及固廢處置體系,專業處置的技術門檻和投資成本不小,讓很多有想法的企業望而卻步。
業界預計,我國廢舊輪胎產量到2020年可能會超過2000萬噸,每年的增速大約在7%左右。其主要的再利用方式包括翻新、生產膠粉或者再生膠、焚燒發電、熱解氣、熱解油、熱解炭等。
據再生資源市場統計,2018年我國廢舊輪胎回收量約為510多萬噸,再生利用比率為95%左右,有小幅增長。不過,相較于發達國家,無論是回收率還是利用率、利用價值上來看都還有不小的差距。
如歐洲國家,2017年報廢輪胎回收再利用率就平均達到了92%,其中有被破碎的,也有被用于土木工程的,被熱解的,被用于水泥窯的,用于電廠的等,從材料回收到能源化利用,再到熱解,多元化體系基本成熟。
因此,地下產業鏈不絕,明明有深厚發展潛力卻不顯,報廢輪胎回收再利用如今站在了一個尷尬的風口。不少人在觀望,政策標準是什么走向,技術瓶頸何時能打破。歸根究底,還是環境效益是否能與市場效益統一的問題。
好消息是,2019年10月25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節能與綜合利用司在北京組織召開了《廢舊輪胎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和《廢舊輪胎綜合利用行業規范公告管理暫行方法》專家論證會。
一方面,專家對兩大規范性文件的出臺表示喜聞樂見,另一方面,專家也一致認為,廢舊輪胎綜合利用需要行業規范化管理。這不僅是防止“黑色污染”的必要手段,也是提升廢舊輪胎綜合利用水平的必然要求。
另外,輪胎熱裂解被業界一致認為是利用廢舊輪胎的上上之選,可以實現100%處理,轉化為燃料油、炭黑、鋼絲等高附加值產品。青島科技大學相關教授表示,正在開發利用熱裂解的燃油制取化工產品,從尾氣里面提取低碳烯烴。
同時,據說“低長徑比低溫常壓再生膠成套設備及工藝技術”能夠在低溫條件下,通過機械物理轉換熱能處理廢舊輪胎,并且獲得再生膠產品。該技術有效減少了再生膠產業面臨的污染問題,尤其是針對硫化物。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