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內容呢?
方案先是點出了目前吉林省固體廢棄物處置基礎設施“較為薄弱”,并且由于與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要求差距較大,同時受限于人力、物力和資金因素,較難完成試點任務,因此沒有推薦候選城市。
吉林省政府也隨即要求,“正因為基礎差,城市意愿低,更應該組織推動,加快補齊短板”。而且,方案表明,會“將工作基礎好、城市優勢明顯和政府意愿強烈的城市,推薦參加下一批次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
目標:
到2020年,淘汰重金屬和特定物質超標的包裝物料。
2020年4月底前,各地政府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
到2021年6月底前,推進大宗工業固體廢物貯存處置總量趨零增長,形成一批可復制、可推廣的“無廢城市”建設示范模式。
到2021年上半年,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到95%以上,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75%以上。
到2021年上半年,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79%以上。
到2021年上半年,重點用膜區當季地膜回收率達到80%以上。
2021年底前,各地政府對本地區試點總體情況、主要做法和成效、存在的問題及建議等進行評估總結,形成工作總結報告報送省生態環境廳。
哪些企業會收益:
培育一批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骨干企業;
培育一批綠色設計示范企業;
培育一批固體廢物產生量小、循環利用率高的示范企業;
培育一批應用節能技術、銷售綠色產品、提供綠色服務的綠色流通主體。
哪些細分領域會收益:
將生活垃圾、城鎮污水污泥、建筑垃圾、廢舊輪胎、危險廢物、農業廢棄物、畜禽養殖糞污、病死畜禽無害化、報廢汽車等固體廢物分類收集及無害化處置設施納入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范圍;
以鉛酸蓄電池、動力電池、電器電子產品、汽車為重點,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
以尾礦、煤矸石、粉煤灰、冶煉渣、工業副產石膏等大宗工業固體廢物為重點,完善綜合利用標準體系;
以秸稈還田、優質粗飼料產品、固化成型燃料、食用菌基料和育秧、育苗基料,生產秸稈板材和墻體材料為主要技術路線......
強化監管的行為:
綠色礦山建設、建筑垃圾處置、固體廢物資源化利用;各類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傾倒行為;無證從事危險廢物收集、利用與處置經營活動;非法收集和拆解廢鉛酸蓄電池、報廢汽車、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行為;生產和銷售不可降解塑料購物袋、超薄農膜;固體廢物集散地。
雖說,方案中表示與國家“無廢城市”建設試點要求差距較大,但是吉林省本身在固廢處置工作的推進上并沒有懈怠。
定下的目標是:
2019年8月底前,各地級城市要確定生活垃圾分類標準;編制完成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
2019年底前,各城市編制完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專項規劃,全面啟動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建設。
2020年底前,實現公共機構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長春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2022年底前,至少有1個區實現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其他各區至少有1個街道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示范片區。
2025年底前,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
此外,吉林省發展改革委、農業農村廳、生態環境廳、能源局和畜牧局5部門聯合印發了《吉林省秸稈綜合利用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
要求,2019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量2844萬噸,利用率達到70%(含農民生活燃用約25%);2020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量3368萬噸,利用率達到83%(含農民生活燃用約23%);2021年全省秸稈綜合利用量4063萬噸,實現全量化利用(含農民生活燃用約21%)。
相關人員透露,截至2019年9月底,吉林省建成秸稈直燃發電項目18個,年可消耗秸稈380萬噸;秸稈成型燃料加工量約為100萬噸,年消耗秸稈130萬噸;全省生物質成型燃料鍋爐總計約1700蒸噸,實現供熱面積近1000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