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投資機會凸顯!多個水處理領域被列入鼓勵類產業
深挖《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年本)》(簡稱“目錄”)和環保產業的那些事,我們是認真的。
近日,《目錄》發布,共涉及行業48個,條目1477條,其中鼓勵類821條、限制類215條、淘汰類441條,與上一版相比,修訂面超過50%。
總體來看,其中也有涉及新能源汽車的部分,均分布在“鼓勵類”,這是在壞消息“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三連降’之外的一個“好消息”,從初的新能源汽車生產技術,到配套設施建設。再到終的廢舊電池等的回收處理都有提到,包括新能源汽車材料和關鍵零部件等,具體如下:


由此可見,新能源汽車取代傳統燃油車是未來的趨勢。但如何度過如今“寒冬期”是新能源汽車行業內目前較熱的話題,有專家指出,持續提質降本仍然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改善供給、激發終端需求的關鍵。這一點在上表中也或多或少有所體現,尤其是在電池方面,其中對新能源汽車電池提出了能量密度、循環壽命等參數要求。
通過《目錄》我們能感受到,新能源汽車的“電動化”標簽會越來越清晰,用電驅動的可能性大幅提升。
據了解,目前我國純電動汽車的市場份額還是個位數,但如果跨越整車制造、電池體系以及售后運維等障礙,業內專家普遍認為十幾年純電動車的占有率就會發生改變,主要原因是純電動車更環保、能耗更低。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5G商用之路開啟,這意味著將加速很多產業向數字化,促使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智能化,包括開車。而“電動化”意味著新能源汽車信息采集和傳輸更便捷,也就具備了與智能化、網聯化方向接軌的條件。
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的功能上,自動駕駛等的實現,也會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與其他產業相融合,未來的新能源汽車不再僅僅是產品質量和生產技術上的競爭,更是實現人車交互和拓展合作網絡的較量,當然這是后話了。
而目前,我國純電動車汽車在市場上已經具備了比較完備的產業鏈,但電池安全性和續航能力、充電等配套設施的建設仍是普遍認同的發展困局,隨著各個企業在生產和研發技術等“硬實力”的創新和突破,新能源汽車終會迎來撥開層層“迷霧”的那天。
隨后,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等20多個部門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或將會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指引,從而實現新能源汽車“1”向“100”發展。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