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業收入達到35.54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實現3.37億元。與上年同期相較,二者均大幅增長近60%。”
這樣的搶眼成績源自于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碧水源”)10月24日公布的2019年第三季度報告全文。或受第三季度業績大幅增長的消息刺激,碧水源股價在10月28日開盤便走強,截至9:38報于7.60元,新總市值為240.19億元。同時公司三季報有息負債(包括短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長期借款、應付債券)較半年報環比增加5.49億元。
轉身之后 走出“PPP泥沼”
而對于營收和凈利雙升的捷報,碧水源在更早之前發布的第三季度業績預告中表示,一方面,由于2019年上半年國家經濟大環境影響、降杠桿化解金融風險及調整PPP項目政策背景下,公司上半年減少了對PPP項目的投標與投資、對已有部分PPP項目放緩了工程進度、對于部分融資沒有到位的 PPP 項目未推進工程進度。
業務覆蓋污水處理、市政供水、民用商用凈水,以及水環境綜合治理且被視作環保行業、水務企業,碧水源也是環保行業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項目的大戶。若論誰借PPP模式乘“風”而起,近年迅速崛起的碧水源堪稱有力的佐證。
另據不完全統計數據,僅在2011-2017年間,其營收增速除2014年為9.85%外,其余幾年凈利潤增幅均處于35%至95%之間。但在隨后的一年里,受降杠桿政策以及PPP項目政策“嚴控”調整的影響,碧水源遭遇營收凈利雙降及資金鏈趨緊的壓力。
“這幾年,碧水源在很多地方出資幫地方政府建設環保基礎設施,后因降杠桿導致銀行貸款減少,對我們產生了不利影響。”碧水源副董事長何愿平在此前接受中國能源報時曾直言。而這樣的影響源自碧水源逾8成業績依賴于PPP投資增長拉動。而這,也是環保后PPP時代下“重建設輕運營”向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運營轉變的一個有力佐證。
彈藥充足 奮力逆風前行
宏觀經濟去杠桿背景下,良好的現金流成為度過行業發展寒冬的必要條件之一。通過逐步回歸到聚焦“技術+產品+運營”的發展路徑、旨在助力光環境治理的良業環境上市、在手訂單充足疊加融資環境趨暖,碧水源第三季度的業績得以全面恢復。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報告,良業環境燈光秀業務的市場占有率為2.01%,
尤其是在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全資子公司中國城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入股后,碧水源的協同效應也正不斷釋放。迄今,中交集團旗下中國城鄉持有碧水源10.71%股權,成為第二大股東。中國城鄉是誰?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特大型中央企業,主要從事交通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運營、裝備制造、房地產及城市綜合開發等。
僅在2019年10月,碧水源就聯手中國城鄉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等央企預中標哈爾濱市城鎮污水處理項目,合作期水處理服務收入高達50.96億元。該項目全部采用碧水源自主研發的MBR技術,日處理規模達27.5萬噸。而作為旨在對癥本土水環境“沉疴”的核心競爭力,旨在大幅度削減污染物、出水質量高且多項指標優于地表水IV類標準的MBR技術同樣備受業界關注。
牽手央企的同時,碧水源在節能環保工程項目進程上亦呈現出傲人戰績:新獲訂單不斷,運營項目增多。報告期內碧水源在建工程達到3.37億元,同期增加0.83億元。具體至EPC項目,碧水源共計收獲已簽項目72個,投資金額接近62.75億元;PPP模式方面則斬獲6個已簽項目,投資金額達到10.10億元。BOT在建項目126個,尚未完成訂單金額達345.93億元,在手訂單項目充足。
隨著城鄉污水處理提標改造、海水淡化、高原湖泊水環境保護等政策執行和安全飲用水需求需求將不斷釋放,擁有“MBR+DF”雙膜技術工藝、CWT設備應用等核心技術的碧水源有望進一步增長。另據業界人士透露,憑借目前近百個環保項目正在落實,后續將為碧水源帶來可觀的新增訂單和持續性的穩定盈利。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