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垃圾圍城”!今夏,獨具“燎原之勢”的垃圾分類被迅速催熱:市場被看好、企業數量井噴、資本涌入。
更多踏實落地的行動派仍在路上。根據住建部等的政策,46 個重點城市(2020年之前)、全國其他地級市(2025年之前)將依次建成生活垃圾分類處理系統。其中環衛系統貫穿城市固體廢物管理的全鏈條,是實施垃圾分類的先鋒,更是檢驗垃圾分類成效的中堅力量。從公開的專業化生活垃圾分類運營管理費招標看,2018年市場規模在150億元左右,2019年則會在去年基礎上成倍增加。
隨著垃圾分類進程的發展,第一步是干濕分離,第二步是要減量回收,而這兩大環節則為環衛帶來了久違的春天。正如眾多業界人士所指出的,“生活垃圾分類將為市場帶來1萬億元左右的增量,其相關板塊的利潤增速或空間彈性將至少在30%。”也就是在全國所有城市、縣城、鄉鎮推廣后,其帶來的環衛新增空間約650億元。各券商普遍認為,中短期利好垃圾分類環衛設備提供商,如垃圾收運車等;長期則利好終端垃圾處置企業如焚燒廠、處理廠等。
這其中,狹義的環衛裝備生產、銷售、運營的市場規模將超過298億。以上海市 2020 年存量設備為基礎,按照人口占比類推到全國地級市整體需求,2025 年之前全國地級市垃圾收轉設備有望新增市場空間 162 億元。以提供導航、信息化、無人駕駛和智能管理等新興的智能化環衛產業周邊技術服務市場規模則有望達到49.95億。
生活垃圾分類專業化運營包括保潔、清掃、運輸等,需要市場化的環衛一體化甚至城鄉一體化共同推進。原來的垃圾混合收運系統,改造成垃圾分類收運系統,就需要智能的垃圾桶、分類的垃圾車。另據E20研究院測算,隨著我國垃圾分類工作的不斷深入,2020年底前,新增濕垃圾和有害垃圾運輸車輛采購需求近20億元,僅廚余垃圾收運車輛可釋放的市場空間就有望超過108億元。
單獨的收轉運系統也帶來了環衛服務內容的擴大以及包括環衛裝備在內的發展機會,而后者則直接會促進相關上市公司的業績增長。從目前國內的技術發展狀況來看,國內已經具備研發專用汽車的技術能力,隨著垃圾分類的正式實施,與其配套的新型垃圾分類環保專用車也將迎來新市場。值此契機,啟迪桑德、中聯重科、福建龍馬環衛等行業內公司均抓住這一波機會,相繼斬獲了豐碩的市場份額。
傳統的環衛運營服務市場規模大約在1528—1985億區間內。“同等覆蓋范圍,一個環衛一體化項目的營收能力相當于3—5個垃圾發電廠,市場“錢景”顯而易見。”根據改造的標準、規格等的不同,全國城鎮垃圾中轉站的改造升級市場空間可達98-498億元。照此趨勢,未來環衛企業將從城市清潔工逐步轉向環衛一體化承包商,直至蛻變成城鄉環境運營商。
目前,國內環衛市場化程度不足30%,為這個行業帶來了不確定性因素。據業界人士透露,迄今仍未有一家主業為環衛的A股公司上市。而市場頭部企業加起來在市場所占份額不足5%,也意味著清潔環衛充滿了掘金契機。至于市場化,未來環衛產業市場的部分環節可能會有行政資質準入門檻,但會是一般性的門檻,部分業務可能會形成特許經營權模式。而在環衛領域全產業鏈綜合治理的思路下,PPP項目包規模越來越大,“大環衛”理念呼之欲出。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