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生態環境部召開2019年7月份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司長別濤、副司長王開宇,介紹了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標準建設的有關情況,并共同回答媒體關心的問題。
本文整理如下:


迄今為止,生態環保領域由生態環境部門負責組織實施的法律共計13部,行政法規共計30部。
迄今為止國家層面的有效環境標準總數達到2011件。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
全國31個省市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印發了本地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的改革實施方案;
已經辦結206件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
媒體提問環節要點概述:
內容提要: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是監督和保障地方政府履行環境責任的重要制度措施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已納入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移送范疇
十九大以來完成《土壤污染防治法》等10部環保法律法規制修訂工作
長江經濟帶7省(市)自查核實692家“三磷”企業 四成存生態環境問題
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部門向公安、檢察機關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案件2574件,是2013年3.7倍
2020年底前推進城鎮地下水型飲用水源地“劃、立、治”
隨著經濟發展加嚴環保標準讓環境風險可控 1973年至今我國顆粒物標準加嚴20-30倍
全面達到超低排放的A級企業 今冬遇重污染不要求其停限產
北京市環境局對車企開出1.7億罰單 涉案企業已繳納罰款
七大流域(海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已全部掛牌成立 走向污染防治攻堅第一線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