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黑龍江省發改委發布了關于印發黑龍江省百億級企業成長行動計劃等7個文件的通知,其中指出:
解決第三代核電技術中共性疑難問題,突破清潔燃燒核心技術,掌握大型可變速抽水蓄能機組的變速關鍵技術等核心問題,開展火電、水電、燃氣輪機及其他能源裝備關鍵技術研究及產業化。一是開展高參數高效率環保火電裝備關鍵技術研究、制造及示范應用;二是開展第三代核電及小型核電裝備關鍵技術研究與制造;三是開展中小燃機裝備關鍵技術研究;四是開展新型水電裝備關鍵技術研究;五是開展生物質能及垃圾能發電裝備研制;六是開展太陽能發電裝備關鍵技術研究及關鍵部件制造;七是開展大型風電裝備關鍵技術研究及關鍵部件制造。
建設清潔高效坑口電站,推動神華寶清2×60萬千瓦機組2019年底前建成投產,積極謀劃神華寶清2×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項目。堅持以熱定電,發展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鼓勵工業園區集中規劃用熱用汽項目、公用熱電聯產機組,推進列入國家規劃的熱電聯產項目盡快開工,加快燃料乙醇等糧食精深加工項目園區配套熱電聯產項目建設。
黑龍江省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開發及精深加工萬億級產業集群建設行動計劃項目表中指出,將建設燃煤背壓機熱電聯產機組100萬千瓦。
詳情如下: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黑龍江省百億級企業成長行動計劃等7個文件的通知
黑政辦發〔2019〕39號
各市(地)、縣(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屬單位:
為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大力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決定,經省政府同意,現將《黑龍江省百億級企業成長行動計劃》《黑龍江省千億級產業培育行動計劃》《黑龍江省產業園區培育提升行動計劃》《黑龍江省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開發及精深加工萬億級產業集群建設行動計劃》《黑龍江省農業和農產品精深加工萬億級產業集群建設行動計劃》《黑龍江省“百千萬”工程科技重大專項支撐行動計劃》《黑龍江省“百千萬”工程重點項目建設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9年7月16日
黑龍江省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開發及精深加工萬億級產業集群建設行動計劃
一、總體要求
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大力實施“百千萬”工程的決定,發揮礦產資源優勢,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推動重大項目建設,拉長育壯產業鏈,著力提升石油石化產業、煤電化產業、綠色礦產資源開發及精深加工產業規模和質量,推動高質量發展將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開發和精深加工產業打造成為萬億級產業集群,為建設工業強省奠定堅實產業基礎。
力爭到2025年,礦產資源勘查開發實現新突破,精深加工實現跨越式發展,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產業發展相協調的格局基本形成。石油石化板塊,“油頭”供給基礎化工原料規模顯著擴大、精細化工產業集聚發展;煤電化板塊,煤炭產量穩定增長,煤電、煤化發展步伐加快;綠色礦產資源及開發板塊,優勢礦產資源加快開發,精深加工規模化發展,形成16條上下游銜接緊密、供應鏈要素配置齊全、集聚程度高、特色優勢鮮明的產業鏈,石油天然氣等礦產資源開發及精深加工產業集群營業收入超過萬億元,成為全省現代產業體系的重要支撐力量,為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和產業安全作出更大貢獻。
二、主要任務
(一)做大做強石油石化板塊。堅持利用自產原油和俄羅斯油氣并重,依托重點企業同步做大“油頭”、做強“化尾”,擴鏈、強鏈、補鏈并舉,建設國家重要的油氣生產基地、石油化工生產基地。
1.推進建設“百年油田”。突出常規油精細勘探,加強致密油勘探,增加規模效益儲量。控制長垣油田水驅產量遞減,攻關推廣聚驅后及三類油層高效開發技術,加快外圍難采儲量有效動用,提高油田精準開發水平。積極向頁巖油氣等領域進軍,在松遼盆地開展相關試驗,提高頁巖油技術采收率,為建成大慶頁巖油規模生產基地做好技術準備。力爭2025年國內生產原油2500萬噸。
2.擴大“油頭”增加基礎化工原料供給規模。加快大慶石化煉油結構調整轉型升級項目建設,2020年底前建成投產。推動阿穆爾—黑河邊境油品儲運和煉化綜合體項目盡快開工。推動現有原油加工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少產成品油,增加化工原料產出,為發展“化尾”提供更多基礎化工原料。繼續爭取國家增加中俄管道原油在我省加工量,支持我省企業擴大俄羅斯原油進口,配套建設大型石化項目。力爭到2025年,全省新增基礎化工原料500萬噸左右,原油年加工量由目前的1930萬噸增加到2580萬噸以上,其中,加工俄油達到500萬噸,力爭達到750萬噸以上。
3.做強“化尾”產業鏈。組織大慶、安達等地加強招商引資,引入戰略投資者,切實抓好大慶石化項目新增基礎化工原料下游加工項目建設,圍繞黑河綜合體等項目新增基礎化工原料,謀劃建設精深加工項目。重點發展4條石化產業鏈,推動基礎化工原料向精細化學品和化工新材料延伸發展。乙烯產業鏈,建設吉化集團星云化工環氧乙烷、乙二醇項目,招商建設三元乙丙橡膠、α-烯烴等精細化工項目。丙烯產業鏈,建設吉化集團星云化工苯酚/丙酮、雙酚A、聚碳酸酯項目和大慶昊慶化工丙烯腈、丙酮氰醇、甲基丙烯酸甲酯項目,招商建設碳纖維、聚合物基復合材料等精細化工項目。碳四產業鏈,建設大慶宏偉慶化醚后碳四深加工項目,招商建設聚異丁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精細化工項目。芳烴產業鏈,建設大連海潤集團甲苯歧化、二甲苯異構化項目,招商建設對二甲苯、精對苯二甲酸、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等精細化工項目。
4.深入實施“氣化龍江”。支持大慶油田實施“以氣補油”戰略,立足松遼氣田,加大天然氣勘探,提交規模效益儲量。積極發展深層氣、穩定中淺層氣和伴生氣,努力在致密氣開發上實現重大突破,力爭2025年天然氣產量達到70億立方米。配合國家做好中俄遠東天然氣管道項目建設。推動全省天然氣管網、儲氣設施、城市管網項目建設,加快天然氣在城鎮燃氣、工業燃料、交通運輸、天然氣發電及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等領域的推廣利用。
5.加快化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項目承載能力。推進大慶興化、林源、宏偉3個園區和安達開發區萬寶山、高新化工新材料2個區塊建設,高標準完善化工園區規劃。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化尾”項目承載和集聚能力。推動各園區開展“隔墻供應”招商,引進上下游配套企業,完善石油化工供應鏈體系,園區產業實現上下游吃配、循環互補、集群式發展。提高安全和環保門檻,杜絕存在安全、環保隱患的企業入駐園區。
(二)創新發展煤電化板塊。鞏固提升煤炭生產能力,優化資源配置,激活煤電煤化存量資源,謀劃建設煤電煤化項目,建設綠色現代煤電化基地,推動煤城發展轉型。
1.鞏固提升煤炭開采能力。加強煤炭資源勘探勘查,以雙鴨山—虎林、七臺河、雞西、鶴崗四大煤炭開采區深部及外圍區域為重點,加大勘查力度,增強煤炭開發資源保障。加快煤炭結構優化升級,堅決淘汰落后產能,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改造,盤活一批符合條件中小型煤礦。積極發展先進產能,利用國家產能置換政策,加快集約、高效、安全現代化煤礦建設,重點建設鶴崗鳥山煤礦、寶清朝陽露天煤礦等6個在建項目,謀劃建設雞西合作立井、雙鴨山東輝、七臺河寶泰隆馬場、孫吳四季屯等項目,力爭到2025年,煤炭產量由6198萬噸提高到7000萬噸。
2.清潔高效發展煤電轉化。充分發揮現有裝機效益,加快淘汰煤電落后產能,實施超低排放改造,優化新增電源布局,推廣應用清潔高效燃煤技術,發展清潔高效煤電。建設清潔高效坑口電站,推動神華寶清2×60萬千瓦機組2019年底前建成投產,積極謀劃神華寶清2×100萬千瓦超超臨界機組項目。堅持以熱定電,發展背壓式熱電聯產機組,鼓勵工業園區集中規劃用熱用汽項目、公用熱電聯產機組,推進列入國家規劃的熱電聯產項目盡快開工,加快燃料乙醇等糧食精深加工項目園區配套熱電聯產項目建設。
3.培育壯大煤化工產業。優化煤炭資源配置,探索煤炭開采企業與煤化工企業合作的有效途徑,謀劃建設大型現代化煤化工項目,延伸發展煤化工精深加工產業鏈。支持雙鴨山、鶴崗等有條件的地區,加強與央企和大型民企對接,招商引入煤化工企業,爭取利用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第三代甲醇制烯烴等先進技術,謀劃建設60萬噸煤制烯烴項目,延伸發展烯烴下游產品生產,實現現代煤化工項目建設的突破。加強與中海油集團合作,推動鶴崗華鶴公司建設乙二醇、復合肥等項目,做大煤制化肥產業鏈。推動龍煤天泰10萬噸煤制芳烴項目盡快建成投產,打造煤制芳烴產業鏈。加快建設神華寶清20萬噸腐殖酸、褐煤蠟項目,配套發展復合肥、蠟制品等下游產品生產,打造腐殖酸、褐煤蠟產業鏈。推動雞西市、鶴崗市、七臺河市等地激活焦化存量資源,有序建設焦化項目,整合煉焦副產品延伸發展精深加工,建設煤焦油深加工、焦爐煤氣制LNG、焦炭氣化制甲醇等項目,發展煤焦產業鏈。
4.建設重點煤化工園區。完善鶴崗市現代煤化工產業園區規劃,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煤化工產業集聚,打造現代煤化工示范園區。推動雙鴨山市依托寶清縣朝陽煤礦、雙河鎮煤礦資源優勢,統籌規劃,完善基礎設施,落實要素條件,以煤炭開采、煤電轉化、煤化工、石墨和鋁材料生產為重點,建設煤電化材產業園。
(三)積極拓展綠色礦產資源開采和精深加工板塊。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前提下,創新優化資源配置機制,加快建設一批“探采加”一體化大項目,建設綠色礦山,延長產業鏈條,提高資源省內加工轉化率,實現綠色礦產資源開采和精深加工產業高質量發展。
1.加強地質勘查工作。加大財政資金投入,有序推進基礎地質調查、異常查證和深度勘查工作,對以往地質資料進行二次開發,分類推進地質勘查三年專項行動找礦成果,將具備條件的設立探礦權,增加礦產資源后備儲量。構建多元投資找礦格局,加快1203個既有探礦權勘探,盡快實現探轉采,為礦產資源開發項目建設提供資源基礎。突出抓好銅、鉬、鐵、鉛鋅、金、銀、煤炭等重要礦產資源的勘查開發工作,加快推進林口西北楞石墨礦等重大找礦成果的轉化利用,支持做好多寶山銅礦、羊鼻子鐵礦等老礦山深部及外圍勘查開發工作。
2.做強做大石墨產業鏈。發揮我省石墨資源和產業基礎優勢,著力在企業招引、關鍵技術研發、重大項目建設、應用產品制造推廣上實現重大突破,把我省打造成為全國的石墨產業生產研發基地。壯大儲能、密封散熱、超硬、石墨烯、特種、耐火和尾礦綜合利用等產業鏈,配套發展供應鏈和服務鏈,重點打造哈爾濱產品研發及制造中心,雞西、鶴崗石墨生產加工基地,牡丹江、七臺河、雙鴨山石墨特色產業聚集區,使石墨產業成為集石墨采選、精深加工、下游制品及科研開發于一體的千億級產業。
3.壯大鋼鐵產業鏈。編制完成《全省鋼鐵產業發展規劃》,明確鋼鐵產業布局、發展方向和重點任務,為全省鋼鐵產業發展提供。依托建龍集團,堅持專業化、規模化、差異化的發展方向,建設伊春建筑用鋼生產基地、雙鴨山無縫鋼管生產基地、富拉爾基特鋼生產基地、阿城帶鋼生產園區,配套發展壓延制品精深加工、廢鋼資源回收利用、焦炭化工、余熱利用、商貿物流、研發服務等新業態,做大鋼鐵產業,實現千萬噸規模、千億元產值的“雙千”目標。
4.培育壯大銅產業鏈。以黑河、齊齊哈爾為重點,加快多寶山銅礦、陸玖銅礦建設,盡快啟動銅山銅礦建設,推進紫金礦業集團齊齊哈爾15萬噸銅冶煉廠盡快投產,填補我省電解銅生產空白。圍繞銅材下游制品謀劃深加工項目,逐步發展銅高精板帶、高效熱交換銅及銅合金管材、方矩形等特種異型銅及銅合金管材、銅合金棒材等材料及部件,打造銅選礦—銅冶煉—銅加工產業鏈。
5.培育發展鉬產業鏈。發揮鉬礦資源優勢,推進伊春鹿鳴穩產達產,謀劃建設大興安嶺岔路口特大型鉬礦。謀劃建設大型鉬精深加工項目,延伸發展氧化鉬、鉬金屬噴涂材制品、鉬酸銨等精深加工產業鏈,建設全國重要的鉬精深加工產業基地。
6.發展煤電鋁產業鏈。利用我省煤炭資源和鋁加工產業基礎,吸引中鋁集團等企業,合作謀劃建設50萬噸煤電鋁一體化項目。建設龍江()鋁鎂產業園,加快大慶豫港龍泉等深加工項目,壯大鋁加工產業鏈。
7.培育發展特色礦產產業鏈。科學統籌資源,推動各類礦產品精深加工產業,依托黑河、大興安嶺等地金礦資源,建設貴金屬礦產開發產業。依托五大連池礦泉水、克東縣弱堿水、綏化富硒水、大小興安嶺含鍶水等優質礦泉水,打造具有競爭力的品牌,建成國家重要的礦泉水生產基地。依托依安高嶺土資源和龍江、訥河陶瓷生產輔料資源,發展陶瓷產業。
三、保障措施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加強組織領導,深入推進項目建設、優化營商環境、加強科技創新,形成推動產業集群建設的工作機制和政策保障體系。
(一)加強組織領導。省級層面成立推進工作專班,由分管副省長任組長,發改、工信、自然資源等部門主要負責人任副組長,市(地)政府(行署)和省直有關單位分管負責人任成員,全面部署推進礦產開發和精深加工產業發展。各地要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實行三級聯動,落實落靠各地政府推進產業集群建設的主體責任。
(二)推動項目謀劃生成落地。加強礦產資源精深加工項目謀劃工作,從產業鏈延伸、生產要素供給配套、優化資源配置、與礦業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等路徑,謀劃生成產業項目。建立省級礦產資源精深加工產業項目儲備庫,將各地謀劃的億元以上項目入庫,實施動態管理。推進項目前期工作,在項目審批核準、用地審批、環境評價、安全生產等前期手續辦理上提供便利服務,在融資貸款、爭取國家專項資金等方面給予支持,促進項目盡快落地。將符合條件的項目納入全省“百大項目”,從省級層面集中推進。各地要建立從項目謀劃到投產達效的全生命周期推進機制,落實工作責任,推動產業項目增量提質。
(三)開展專項招商引資行動。創新招商理念和方式方法,各地要制定招商臺賬,實施委托招商、代理招商、專業招商、聯合招商,采取“專班+園區”“目標+考核”的招商機制,提高招商引資的針對性和精準性。加強與重點地區、重點產業、重點企業對接,大力引進社會資本和戰略投資者,嚴把環保安全關,加快集聚建設一批石化、煤化、礦產重大產業項目。
(四)加強要素保障。通過按照規定調整土地利用規劃、清理盤活閑置土地、年度用地計劃傾斜等途徑,增加項目建設土地供給。通過輸配電價改革、推動電力市場化交易、完善峰谷分時電價政策、支持礦產資源開發企業開展電力直接交易、指導企業合理選擇基本電價計費方式等多種措施,降低綜合用電成本。加強供水設施建設,增加供水能力,努力降低供水價格。充分發揮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作用,降低擔保費用,支持企業融資。鼓勵企業多元化融資,對成功發行企業債、公司債、私募債等直接融資工具的企業,按相關政策予以補貼。充分利用現有專項資金和各類產業基金,加大對礦產項目建設支持。積極向上爭取國家政策,對符合條件的項目,在申報中央預算內資金時給予傾斜。
(五)增強創新能力。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全面提升礦產資源開發技術創新能力,力爭在重大關鍵技術創新上實現突破。加強創新平臺建設,謀劃建設國家級黑龍江石墨新材料實驗室,推動國家陸相砂巖老油田持續開采研發中心等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支持省石油裝備工程中心、省氣體采油工程中心、寶泰隆企業技術中心等省級創新平臺建設,鼓勵黑龍江省樂新石墨烯研究院、浩市公司中烏碳晶體重點聯合實驗室、奧宇集團高導熱石墨材料院士工作站等企業科研機構增強創新能力。鼓勵發展行業聯盟,組織科研機構和上下游企業開展協同創新,圍繞礦產資源開發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開展技術攻關。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完善科技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搭建產學研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暢通創新成果落地轉化渠道。鼓勵各地政府和相關企業建立專業孵化器,組織梳理三大板塊領域科研成果,落實各類支持補助資金政策,推動成果孵化轉化,加快形成新的市場主體和新的產業項目。
(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全面落實我省“頭雁”行動方案,結合各類高水平創新平臺研究方向和礦產資源企業發展需求,培養、穩定、集聚一批高層次創新人才及團隊,形成梯次人才隊伍,對企業創新發展急需并滿足相關政策標準的企業人員、高技能人才,落實各項引才激勵政策,給予相關獎金資助獎勵,創造安心、安身、安業的人才環境。強化職業教育培訓,打造高素質產業技術工人隊伍。
(七)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充分運用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全面實施并聯審批和網上審批,深入優化行政流程,建立綠色審批和綠色服務通道,提高審批效率和效能。全面落實《黑龍江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加大對破壞營商環境問題查處問責力度,形成有利于企業長成、項目落地的政務環境、市場環境、法治環境、人文環境和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