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政策法規】為打贏藍天保衛戰,進一步改善全區環境空氣質量,廣西近日正式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氣污染防治攻堅三年作戰方案(2018—2020年)》。其中明確,通過實施包括工業企業污染綜合治理工程、清潔能源替代工程、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工程在內的多個重點具體任務,以期實現設區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接近90%。
近期,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印發廣西大氣污染防治攻堅三年作戰方案(2018—2020年)的通知,全文如下:
各市、縣人民政府,自治區人民政府各組成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切實改善我區環境空氣質量,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2018〕22號)、《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 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桂發〔2018〕13號),制定本作戰方案。
一、作戰目標
到2020年,細顆粒物(PM2.5)未達標的12個設區市(已達標的北海市、防城港市繼續鞏固提升)濃度比2015年下降15%;設區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91.5%;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比2015年減少13%。
二、作戰任務
打贏藍天保衛戰,主要任務是優化“四大結構”,實施“三大工程”,強化“四項支撐”。“四大結構”即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和用地結構;“三大工程”即實施工業企業污染綜合治理工程、清潔能源替代工程、柴油貨車污染治理工程;“四項支撐”即強化區域聯防聯控、環境執法督察、科技創新和宣傳引導。
(一)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進產業綠色發展。
1.優化產業布局。全區各設區市完成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環境準入清單編制工作,明確禁止和限制發展的行業、生產工藝和產業目錄。完善高耗能、高污染和資源型行業準入條件,環境空氣質量未達標的設區市應制定更嚴格的產業準入門檻。積極推行區域、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新(改、擴)建鋼鐵、石化、化工、焦化、建材、有色等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應滿足區域、規劃環評要求。(牽頭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國土資源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加大區域產業布局調整力度。加快設區市建成區重污染企業搬遷改造或關閉退出。推動一批水泥、平板玻璃、焦化、化工等重污染企業搬遷。加快柳州市、河池市、貴港市等城區及周邊重污染行業企業搬遷入園和提升改造計劃的落實。優化鋼鐵工業布局。各設區市已明確的退城企業,要明確時間表,逾期不退城的予以停產。(牽頭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發展改革委、安全監管局。責任單位:自治區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2.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產能。嚴格執行自治區“兩高”項目聯席會議審查制度。對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按國家規定實行產能等量或減量置換。列入去產能計劃的鋼鐵企業退出時需一并退出配套的燒結、焦爐、高爐等設備。(牽頭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和過剩產能壓減力度。嚴格執行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等法規標準。加快淘汰鋼鐵、鐵合金、鉛冶煉、釩冶煉、水泥、皮革加工、平板玻璃、造紙、酒精等行業的落后產能和過剩產能,如期完成國家下達的淘汰任務。嚴防“地條鋼”死灰復燃。(牽頭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環境保護廳、、安全監管局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3.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大力培育綠色環保產業。實施糖業清潔燃燒技術改造,提升碳酸鈣產業工藝水平。壯大綠色產業規模,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清潔生產產業、清潔能源產業,培育新的增長動能。支持培育一批具有競爭力的大型節能環保,支持企業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加快掌握重大關鍵核心技術,促進大氣治理重點技術裝備的產業化發展和推廣應用。積極推行節能環保整體解決方案,加快發展合同能源管理、合同節水管理、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新業態,培育一批高水平、專業化節能環保服務企業。(牽頭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糖業發展辦。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科技廳、國土資源廳、環境保護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4.深化工業企業污染治理。強化“散亂污”企業及集群綜合整治。持續推進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將煙氣在線監測數據作為執法依據,加大超標處罰和聯合懲戒力度,未達標排放的企業依法停產整治。建立覆蓋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業排放許可制度,2020年12月底前,完成排污許可管理名錄規定的行業許可證核發,實現“一證式”管理。(牽頭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國土資源廳、工商局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加大排放高、污染重的煤電機組淘汰力度。到2020年,具備改造條件的燃煤電廠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推動鋼鐵等行業超低排放改造。(牽頭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委。責任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安全監管局,廣西電網公司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5.開展工業窯爐治理專項行動。各設區市制定工業窯爐、磚窯綜合整治實施方案。開展拉網式排查,建立各類窯爐管理清單。加大不達標工業窯爐淘汰力度,加快淘汰中小型煤氣發生爐。鼓勵工業窯爐使用電、天然氣等清潔能源或由周邊熱電廠供熱。(牽頭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二)加快調整能源結構,構建清潔的能源體系。
1.實施煤炭消費總量控制。2020年,全區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控制在47%以下。新建耗煤項目實行煤炭減量替代,實行清單式管理,做到可統計、可核查。按照煤炭集中使用、清潔利用的原則,重點削減非電力用煤,提高電煤利用比例。(牽頭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能源局、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2.推進天然氣產供銷體系建設。有序發展天然氣調峰電站等可中斷用戶,嚴格天然氣熱電聯產和天然氣化工新建項目管理。加快儲氣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完善油氣主干管網和配套支線管道,全面實施縣縣通天然氣工程,推動油氣輸送網絡向城鄉基層延伸,提高油氣輸送調配能力。到2020年,實現75個縣(市)城區通達天然氣。(牽頭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能源局。責任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3.推進高污染燃料禁燃區劃定。全區各設區市的城市建成區全部劃為高污染燃料禁燃區,結合城市發展規劃和產業布局,逐步將禁燃區范圍擴展到近郊和重點鄉鎮(街道)駐地。(牽頭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4.加快燃煤鍋爐綜合整治。到2020年,全區縣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基本淘汰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環境空氣質量未達標城市進一步加大淘汰力度。(牽頭單位:自治區環境保護廳、。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住房城鄉建設廳、能源局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5.加快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費,到2020年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21%。落實《廣西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加快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加快送出工程建設和并網消納。(牽頭單位:自治區能源局。責任單位: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6.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繼續開展能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健全節能標準體系,大力開發、推廣節能技術和產品,實現重點用能行業、設備節能標準全覆蓋。因地制宜提高建筑節能標準,加大綠色建筑推廣力度,引導有條件的城市新建建筑全面執行綠色建筑標準。鼓勵開展農村住房節能改造。到2020年,爭取實現城鎮可再生能源替代民用建筑常規能源消耗的比重超過6%,城市規劃區內綠色建筑占當年新建民用建筑面積比重達50%。(牽頭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廳、能源局。責任單位:自治區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三)積極調整運輸結構,發展綠色交通體系。
1.優化調整貨物運輸結構。擴大鐵路網覆蓋面,到2020年,“一環四縱四橫”干線鐵路網基本建成,實現全區“市市通高鐵”。減少公路貨物運輸比例,加強公路超載運輸治理,強化主要公路運輸通道大宗貨物運輸監控和治理,規范運輸行為,引導鋼鐵、煤、氧化鋁等行業貨物轉向鐵路運輸。大幅提升鐵路貨運比例,大力推進海鐵聯運,到2020年全區海鐵聯運比例達5%。大力發展多式聯運,依托鐵路物流基地、公路港、北部灣港和內河港口等,推進多式聯運型和干支銜接型貨運樞紐(物流園區)建設,加強推廣集裝箱多式聯運。建設城市綠色物流體系,支持利用城市現有鐵路貨場、物流貨場轉型升級為城市配送中心。鼓勵發展江海聯運、江海直達、滾裝運輸、甩掛運輸等運輸組織方式。降低貨物運輸空載率。新(改、擴)建涉及大宗貨物運輸的建設項目,鼓勵采用鐵路或水路運輸。(牽頭單位:自治區交通運輸廳,中國鐵路南寧局集團有限公司。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公安廳、商務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2.加快車船結構升級。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重點打造柳州、南寧、貴港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在物流園、產業園、工業園、大型商業購物中心、農貿批發市場等物流集散地建設集中式充電樁和快速充電樁。到2020年,建成電動汽車充電站300座左右、充電樁7.6萬臺左右。推進新增和更新的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車輛采用新能源或清潔能源汽車,其中到2019年,全區新增及更新公交車中新能源公交車比重不低于30%。推進船舶更新升級,按國家要求全面實施新生產船舶發動機階段排放標準。推廣使用電、天然氣等新能源或清潔能源船舶。(牽頭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委、交通運輸廳、機關事務管理局,廣西海事局。責任單位:自治區公安廳、住房城鄉建設廳、能源局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3.加快油品質量升級。從2019年1月1日起,全區全面供應符合國六標準的車用汽油和柴油,停止銷售低于國六標準的汽柴油,實現車用柴油、普通柴油、部分船舶用油“三油并軌”,取消普通柴油標準。(牽頭單位:自治區能源局。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商務廳、工商局、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4.強化移動源污染防治。嚴厲打擊新生產銷售環保不達標機動車的違法行為。嚴格新車環保裝置檢驗,在新車銷售、檢驗、登記等場所開展環保裝置抽查,保證新車環保裝置生產的一致性。取消環保達標公告和目錄審批。加強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的污染防治,完成非道路移動機械摸底調查,劃定非道路移動機械低排放控制區,嚴格管控高排放的非道路移動機械。推進排放不達標工程機械、港作機械清潔化改造和淘汰。2019年12月底前,廣西北部灣港口等沿海港口實施船舶排放控制區管理,不得使用含硫大于10毫克/千克的柴油。推動內河船舶改造,加強顆粒物排放控制,開展減少氮氧化物排放試點工作。加快水上液化天然氣(LNG)加注設施建設,鼓勵現有船舶改用或新建LNG燃料動力船舶。(牽頭單位: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環境保護廳、住房城鄉建設廳、公安廳。責任單位:自治區農業廳、、工商局,廣西海事局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推動靠港船舶和飛機使用岸電。加快港口碼頭和機場岸電設施建設,提高港口碼頭和機場岸電設施使用率。2020年12月底前,北部灣港口50%以上專業化泊位(危險貨物泊位除外)具備向船舶供應岸電的能力。推廣地面電源替代飛機輔助動力裝置。(牽頭單位:自治區交通運輸廳,廣西民航機場管理局。責任單位:自治區發展改革委,廣西電網公司等;設區市人民政府)
5.優化城市公共綠色交通體系建設。大力發展綜合公共綠色交通系統。到2020年,南寧城市軌道通車里程近 130 公里,柳州、桂林等城市軌道交通起步發展;100 萬人以上城市中心城區 500米范圍內公共交通站點全覆蓋。(牽頭單位:自治區交通運輸廳。責任單位:自治區公安廳、住房城鄉建設廳等;設區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