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地方新聞】滇池今日的蛻變重生,傾注了國家和云南省20余載的治理之功,也是昆明砥礪前行的生態回報。但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從“死水微瀾”中重生的滇池,要找回“淘米洗菜、捉魚撈蝦”的美麗世界,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春城昆明擁有一顆“高原明珠”——云南大淡水湖滇池。如今,黯然失色多年的滇池在逐漸重煥神采的同時,也正走出一條重污染湖泊水污染防治的新路子。
“滇池興,則昆明興”。這句昆明人出口成誦的話,反映了人們對滇池治理的渴盼與厚望。滇池流域面積超過2896平方公里,是長江上游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環保界,滇池是公認的我國湖泊治理難點。為了讓高原美湖重返人間,對滇池進行搶救性治理被列入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水污染治理的標志性工程。
從“九五”以來,國家連續4個五年規劃將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納入重點流域治理規劃,列入全國“三河三湖”重點流域治理項目。同時,昆明全市開始用“硬手腕”整治遏制生態污染,20年來各級政府投入超過497億元。但早期治理以點源污染控制為主,在社會經濟高速發展背景下,僅僅“還舊賬”,未能遏制污染發展趨勢。
與此前治理思路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新常態下滇池治理從“點源控制”逐漸過渡到“全流域治理”,“遏制增量”的同時“削減存量”。按照“科學治滇、系統治滇、集約治滇、依法治滇”的治理思路,昆明市全面實施了六大工程為主線的綜合治理體系,即包括環湖截污及交通、外流域引水及節水、入湖河道整治、農業農村面源污染治理、生態修復與建設、生態清淤在內的多維度對癥“良藥”。
隨著《云南省滇池保護條例》《滇池流域河道生態補償辦法》等規章相繼落地,滇池保護治理也自此向科學化和法制化轉變。為進一步強化滇池流域水環境保護治理,昆明市自2008年在滇池流域推行河(段)長責任制,多年來取得明顯成效。在眾多業界人士看來,按控制單元、不同的河流斷面一步一步進行治理,治理工作不是一口吃,而是循序漸進、逐個達標,而這與“河長”逐級覆蓋相契合。截至目前,滇池流域已全面建立了四級河長、五級治理責任體系及三級督察制度。
其中,探索建立生態補償機制,對加強滇池流域各區政府的治理意識,起到了倒逼的作用。河道生態補償試點工作開展一年來,以“誰污染誰買單”倒逼環保責任落實的做法初顯成效。按照“誰達標、誰受益;誰超標、誰補償”的原則,從2017年8月至同年底,共收取生態補償金超過3.84億元。收上來的生態補償金怎么用?根據生態補償金的管理使用辦法,會投入到滇池治理的重點項目上。
經過持續20多年控源截污、內源治理、生態修復等措施的全面實施,目前昆明截污治污系統基本建成。這其中,主城及環湖建成了超過5647公里市政排水管網、近100公里環湖截污干(管)渠以及20多座城市污水處理廠。完善的截污治污體系也自然也極大促進滇池流域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湖體水質企穩向好。2018年上半年,滇池草海和外海水質進一步上升為Ⅳ類、輕度富營養,但水質改善的穩定性還有待觀察。
“十三五”時期是滇池治理全面提速新階段。按照當地發布的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2020年前將繼續投資141億元削減流域污染負荷。僅在2018年,昆明市將全面打響滇池保護治理“三年攻堅戰”,力爭2020年滇池草海、外海水質全面達到Ⅳ類。但這也絕不是滇池治理的重點,因為人們仍期待著可以“淘米洗菜、捉魚撈蝦”的那一天。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