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一周看點】它,出生于1991年6月25日;昨天(2018年6月25日),它剛滿28周歲,全國各地圍繞“珍惜土地資源,建設美麗家園”的主題組織開展了系列活動。近三十年的成長,它——“全國土地日”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熟知。
海洋容納百川,大地負載萬物。作為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資源,土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支撐和重要載體。2018年6月25日是第28個全國土地日,自然資源部在全國部署開展系列宣傳活動。
資料顯示,“全國土地日”是一個專門為保護土地而設立的紀念日,自1991年正式設立以來,每年都會以不同的宣傳主題來闡釋其中的節日內涵。今年的宣傳主題是“珍惜土地資源,建設美麗家園”,旨在引導民眾關注土地資源、嚴格保護耕地、節約集約用地、建設生態文明的意識。
整理歷年的宣傳主題,中國環保在線發現,隨著環保工作的深入推進,“保護、守紅線”的概念日益滲入其中,且全國土地日正加大力度宣傳,提醒民眾要管好用好土地資源,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日前,自然資源部曬出了我國的國土資源家底。可以說,“人多地少、分布不均”足以簡單粗暴地概況出這一現狀。面對有限的土地資源,中國環保在線認為,不僅要“防”,更要“治”。即,在珍惜、保護現有土地資源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土壤防治和土壤修復。
正如業內所言,珍惜土地資源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因為,沒有土地資源作支撐,建設美麗中國只能是空談。那么,關于土壤的“防”與“治”目前進程如何?
媒體報道,目前我國已對劃定的15.5億畝基本農田實施特殊保護,并加快推進土地綜合整治,基本形成了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保護新格局,而且政策端和執行端正在發力。
2016年出臺的“土十條”不僅要求對農用地實施分類管理,對于其它類別的污染地塊也作出說明。針對建筑用地,“土十條”明確規定:自2017年起,全國各地要逐步建立污染地塊名錄及其開發利用的負面清單,合理確定土地用途。
此后,《農用地土壤環境管理辦法》、《污染地塊土壤環境管理辦法》、《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篩選指導值》、《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管理辦法》以及《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系列政策密集出臺,為土壤的防治工作提供指導。與此同時,以上系列政策也為即將出臺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奠定制度基礎。
6月24日出臺的《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要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將從全面實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有效管控農用地和城市建設用地土壤環境風險等多方面布局。
在執行層面,自“土十條”頒布以來,用于土壤防治的中央財政專項資金投入連年增加,如:2017年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65億元,主要用于31個省市的土壤污染防治。從2017年初以來,多部委到地方政府加速推進防治土壤污染的相關工作,而各地也陸續啟動當地的土地污染詳查工作,為全面實施土壤污染分類別、分用途、分階段治理提供基礎支撐。
據悉,土壤污染詳查工作以農用地和重點行業企業用地為重點,根據規劃要在今年年底前查明農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積、分布及對農產品質量的影響,2020年底前掌握重點行業企業用地中污染地塊的分布。為達成以上目標,我國已初步建成了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
植根沃土,枝繁葉茂,方可靜待花開。大地雖遼闊,但時刻需要你的呵護。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