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污水處理】太湖,我國第三大淡水湖。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太湖流域水污染物排放量遠遠超過水環境容量,環境污染的隱患已悄然埋下。而后,以“鐵腕治污,科學治太”的一系列治水專項行動相繼重拳出擊,十年磨一劍,太湖終于交出了初見成效的成績單。
從2007年到2018年,從當年大規模藍藻到如今水清岸綠,太湖治理已然走過11年。水韻江蘇,太湖是具風情的“明珠”。然而,作為我國第三大淡水湖,太湖這顆明珠曾一度黯然無光。由于當地生產生產生活超強度的索取,“魚米之鄉”遍布工廠作坊,腰包鼓了,經濟富了,水環境卻變差了,太湖當年面臨著停水的困境。
10年來,太湖水質總體好于1997年以前的水平,保持穩中向好趨勢。監測表明,湖區整體水質從劣Ⅴ類提升至Ⅴ類以上,富營養化程度有所減輕,連續10年安全度夏。更為難得的是,這些變化是在蘇錫常常住人口較2007年增長接近8.1%、GDP較2007年增長超過135%的情況下實現的。這組數據顯示,太湖無錫水域總體已恢復到1997年以前的水平。
河道污染治理難,治太難上加難。從哪下手?以“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不發生大面積湖泛”為目標,堅持鐵腕治污、科學治太,統籌推進應急防控與長效治理。治理工作也從太湖沿岸延伸到了河浜河道,從城市污水延伸到農村生活污水,從工業點源污染延伸到了農村面源污染。搬遷沿湖居民、關停周邊污染企業,一步步,用十年的時間,太湖終于有了往日的模樣。
水岸同治,綜合發力。一方面,在治理水污染的同時,把目光轉向預防污染,才能實現水資源的良性循環。通過氮磷控制大量削減入湖污染物總量,也要加強湖底的清淤疏浚,消除湖內的污染物質,增加環境容量。依靠衛星加強遙感監測,形成了定時、在線、快速、全天候的監測體系。但事實上,包括監測預警、調水引流、生態清淤等治水專項行動,已經從過去的應急措施轉變為常態機制。
另一方面,在保護中發展,在發展中保護,面對太湖保護與發展這個難題,沿太湖地區一直在探索。為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江蘇還以減少落后化工產能為突破口,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對符合相關標準的關?;て髽I給予一定的補償。過去,一些城鄉河道,往往是治了好,好了又污染。僅就無錫而言,累計關停“三高兩低”污染企業3000多家,搬遷入園工業企業3200多家,否決和勸退環保不達標項目2100多個。
事實上,治水非一日之功,集中式治理之后,如何保障常態化治理,關鍵在長效機制。危機倒逼,無錫創新河長制。10年治理,河長全面上崗,區、街道、社區三級河長盡心履職,針對不同污染,制定“一河一策”。與此同時,“河長”們相繼重拳出擊:清淤泥,疏河道,控源截污,累計關閉重污染企業超過5204家。
而在財政扶持方面,太湖流域各市縣每年從新增財力中安排10%—20%,專項用于本地區太湖水污染治理。與此同時,江蘇對太湖流域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參與有償使用的排污指標擴大到COD、氨氮、總磷三項主要水污染物,將試點工作進一步推向深入。治水是個細活,也是個慢活,太湖水質要全面轉好仍需時日,但多年的努力已初見成效。
聚沙成塔,太湖生態治理還在路上。從鐵腕治污到科學治太再到長效治理,江蘇探索出了一條經濟發達、人口稠密地區湖泊治理的新路:一手在污染源頭治理“發力”,一手靠科技創新重振綠色活力,沿太湖地區也正呈現出經濟建設與生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的新景象。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