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隨著時代變遷,光伏產業發展已經不能滿足于固有成就和模式。技術在進步,需求在更迭,“光伏+”的理念來臨,“造血”成為了產業時刻保持發展活力的要素。例如,扶貧政策的契機,就不容錯過。
追風逐日的腳步,隨著能源消費結構調整越來越快。縱然,風電和光電利用歷史悠久,真正成建制、成規模,被寫入新能源發展大綱并沒有那么長。
一方面,受制于“風光”利用技術,另一方面,受制于“風光”利用水平。就以太陽能為例,大型發電站建設限制多,且面臨嚴重的消納渠道受阻問題。當此基礎漸趨飽和之后,光伏產業開始另辟蹊徑。
這也是當前態勢下,“光伏+”生態圈被業界大為推崇的原因。無論是哪種結合方式,太陽能電池板、光伏支架、光伏逆變器、光伏發電系統總能找到用武之地。尤其是光伏與扶貧的有機結合,形成了政策支撐的雙向疊加優勢。
有人說,“光伏+扶貧”無異于憑空造血。房頂的資源是現成的,太陽的光照是恒定的,缺的就是將兩者都利用起來的媒介。而按照戶用光伏電站建設的投入和產出比來看,其確實能夠為農村振興戰略再添基石。
因此,國家扶貧政策在前,農村振興戰略在后,光伏扶貧電站建設速度增添了雙重保障。更進一步還可以看到,農村光伏電站建設只是開始,以此為起點向“光伏+農業”、“光伏+漁業”、“光伏+牧業”等方向延伸正在常態化。
2018年4月9日,國家能源局和國務院聯合印發了《光伏扶貧電站管理辦法》。在肯定光伏扶貧模式的有效性之余,辦法著重強調了幾個點:光伏扶貧電站不得負債建設;電站全部收益用于扶貧;優先扶持深度貧困地區;優先納入可再生能源補助目錄;不參與競價等。
對于光伏產業而言,這意味著國家密切關注光伏扶貧取得的有效性成果,逐步引導“光伏+扶貧”走上雙贏的正軌。也就是說,扶貧政策給予了光伏發電站建設更為廣闊的選擇,甚至打開了一條綠色通道。那么反過來,也要保證這條產業鏈能夠健康,可持續發展。
作為近年來,光伏領域頗受關注的產業分支,扶貧電站建設借助“扶貧工程之一”的光環迎來了新一輪紅利。但是,這并不代表,“光伏+扶貧”的道路就沒有任何阻礙。
顯著的就是,光伏組件性能標準不一,部分參與建設企業經驗不足,配套設施仍不夠完善,后期運維水平普遍不高等。當然,“”計劃也好,“光伏+”模式的創新也好,都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和市場資本激勵下快速改變著格局。
總體來看,光伏扶貧的進展還是頗為喜人的。截至2017年,全國200多個縣區都已經被光伏電站覆蓋。至此,究竟是扶貧政策帶動了光伏電站的落地開花,還是光伏電站加快了扶貧策略的推進,其實算是兩者皆有之。
在光伏行業內人士看來,這既然是相輔相成的命題,自然也就是產業重點著眼的區域。更有從業者表示,搭上扶貧這趟高速列車不過是光伏產業適應千變萬化大市場的形式之一,未來整個生態圈的擴張大有可為。
也確實,光伏發電行業,從建設大型電站,到建設戶用電站,再到占據棚舍資源,一路延伸至農、林、牧、副、漁的覆蓋,個中變化無一不代表了隨時代變遷的真意。走的路寬了,用的技術更強了,視野更開闊了,光伏產業的理念才能持續迸發新的活力。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