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在環境治理工作中,垃圾分類已是老生常談的問題。隨著公眾環保意識不斷提高,垃圾分類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在今年全國兩會上,也是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之一。從提出到鼓勵再到強制,垃圾分類已經變成了一道“必答題”,但就目前現狀而言,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垃圾分類說易行難 做好這道“必答題”尚需時日
垃圾分類,事關環保大計,是一項復雜的、系統的且長期的工程。但在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柯希平認為,垃圾分類其實并不難,或許可以從掃描二維碼開始,建議利用物聯網和人工智能技術來解決這一難題。
自2000年全國八個城市開展試點,到2017年國家發改委、住建部發布《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規定46個城市作為重點先行實施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垃圾分類已經走過近二十個年頭。
目前,全國12個城市已有垃圾分類地方法規或政府規章,24個城市已出臺垃圾分類工作方案,相關制度體系正不斷完善。另外,從近兩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以及代表委員們的提案也可以看出,國家對垃圾分類的重視不斷提高,并將其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2018年初,住建部又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部分重點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通知》,明確3月底前,46個重點城市出臺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實施方案或行動計劃,到2020年底前,基本形成相應的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
確實,垃圾分類事關生態文明建設大計,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必須用法律手段來保障。但有業內人士指出,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到《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關于推廣實施垃圾分類的法律不少,并沒有針對生活垃圾分類的針對性措施,因而仍需加快法制建設步伐。
不止于此,現階段的垃圾分類,仍存在體制不健全、收費標準不科學、征收主體不明確和公眾環保意識較差等諸多障礙。而且,現實中,分類垃圾桶淪為擺設、垃圾分類流于形式的現象屢見不鮮。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商學院院長陳曉紅建議,垃圾分類作為一個產業鏈來抓,在制度設計、政策方面給予必要的資金投入。具體而言,由國家發改委及住建部盡快編制《中國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行動計劃與操作指引》,在夯實體系建設的同時,以教育為突破口,加大宣傳力度。
全國政協委員顧福林的觀點也與之不謀而合,他認為在青少年學生和兒童中普及生活垃圾和減量知識教育尤其重要,建議垃圾分類知識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將垃圾分類知識作為必學必掌握的知識點,充實到各有關學科的教學大綱中。
關于如何更好地貫徹實施垃圾分類,有人說首先要有法律保障,也有人說要提高環保意識,還有人說要提升分類技術。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事實上,這些都是可行的。正如代表委員們的提議所言,要抓好整個產業鏈。
當然,垃圾分類說易行難,為更好地建設美麗中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垃圾分類就必須向縱深發展,在分類、轉運、處理三個環節“環環相扣”,改變現實彼此割裂的“尷尬”。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