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清潔能源】2月26日,多部委聯合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其中明確指出,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產業基金,研究探索動力蓄電池殘值交易等市場化模式,促進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自此,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即將打開的同時,隨著動力電池回收體系的建立,整個行業也將逐步趨向規范化。
動力電池回收有了新出路 未來三年市場規模超100億
備受關注的廢舊動力電池將有明確出路。工信部聯合科技部、環保部等七部委近日發布《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下文簡稱《辦法》),鼓勵新能源車企、電池生產企業、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與綜合利用企業等通過多種形式,合作共建、共用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渠道。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一躍成為新能源汽車的大市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量超過78萬輛,銷量超過75萬輛,連續三年位居世界首位。而作為新能源汽車核心的動力電池用量水漲船高,由此也引發對后續廢舊電池流向和回收的擔憂。
公開資料顯示,動力電池性能會隨著充電次數的增加而衰減,當電池容量衰減至額定容量的80%以下時,動力電池就不適于應用在電動汽車上。一般來說,動力電池的使用年限一般5—8年,如果從2014年開始算起,則前期投入市場的新能源電池基本處于淘汰臨界點。業內人士預計,從2018年開始,國內首批進入市場的汽車動力電池即將迎來“報廢潮”。
資源再利用被認為是解決廢舊電池的一條重要渠道。為此,《辦法》明確,要落實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要求汽車生產企業應負責回收新能源汽車使用及報廢后產生的廢舊動力蓄電池。與此同時,建立動力電池回收渠道、網點,回收廢舊動力電池。汽車生產企業應建立動力蓄電池回收渠道,負責回收新能源汽車使用及報廢后產生的廢舊動力蓄電池。
在商業模式上,《辦法》鼓勵企業通過回購、以舊換新、給予補貼等措施,提高其移交廢舊動力蓄電池的積極性,“鼓勵社會資本發起設立產業基金,研究探索動力蓄電池殘值交易等市場化模式,促進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并在保證安全可控前提下,按照先梯次利用后再生利用原則,對廢舊動力蓄電池開展多層次、多用途的合理利用,降低綜合能耗。電池生產企業應及時向汽車生產企業等提供動力蓄電池拆解及貯存技術信息,必要時提供技術培訓。
本次出臺的《辦法》提出電池生產企業應與汽車生產企業協同,按照國家標準要求對所生產動力蓄電池進行編碼。汽車生產企業應建立維修服務網絡,滿足新能源汽車所有人的維修需求,并依法向社會公開動力蓄電池維修、更換等技術信息。而對企業而言,有利于其建立健全廢舊動力電池循環利用體系,形成動力電池循環利用的完整閉環,切實提升他們在鋰電池材料項目建設及運營能力。
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該政策的出臺,將加快動力電池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發展。在多重動力驅動下,2017年以來,多家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企業開始布局電池回收利用領域。而早在《辦法》公布前,環保部就成明確表示,動力電池回收拆解企業不需特殊資質,目前對所有企業開放。從目前情況看,基本形成鋰電材料系、動力電池系、第三方機構三足鼎立的雛形。
據悉,《辦法》將自2018年8月1日施行。而這項旨在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規范行業發展的行業指導性文件,催生了一個面向千億的產業。有行業人士預測,2018年廢舊動力鋰電池從中回收的鈷、鎳、錳、鋰和鐵等金屬所創造的回收市場規模將超50億元,到2020年將超百億元。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