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環保在線 固廢處理】經過多年發展,國內再生資源回收和利用產業已初現雛形,但是多方空白仍待填補。一方面,將“洋垃圾”帶來的污染攔截在之外,另一方面,刺激國內再生資源市場更進一步,我國展開了一輪高過一輪的“洋垃圾”打擊行動。
誰動了他們的“蛋糕”?洋垃圾禁令引發雙重選擇
2017年12月29日,山東省青島海關發布消息稱,“藍天”行動再查“偷渡”廢塑料3000多噸,成功拿下兩個固廢走私團伙。為了將“洋垃圾”徹底堵在之外,青島海關已經參加了4輪集中打擊行動,全力肅清廢料市場秩序。
不久前,福建省廈門海關也做了2017年總結,共查證各類走私固體廢棄物近7萬噸,價值3億多人民幣。到目前為止,廈門已經建立起了“打、防、管、控”一體的“洋垃圾”打擊體系,“智慧緝私”網絡正在全面鋪開。
相較我國綿長的海岸線,這只是攔截“洋垃圾”入境的冰山一角。自3月起,海關總署就啟動了為期9個月的聯防嚴打行動,今年7月,國務院更是正式發布了洋垃圾“禁令”。至此,我國在摘掉“地球垃圾場”標簽的路上又邁進了一大步。
作為“洋垃圾”的輸出方,很多國家都在密切關注我國進口固廢的新動態。也有很多人不解,中國對“洋垃圾”展開狂風暴雨式的打擊,究竟有什么樣的底牌。畢竟,國內市場對于進口固廢原料還是頗為依賴的。
但是,看法英美等國市場因中國洋垃圾禁令受到的影響,不難看出,“變天”勢在必行。據法國媒體報道,法國垃圾回收公司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一時間還未從中國禁止進口絕大部分固體廢棄物的消息中緩過神來。沒有了后續輸出渠道,等于“斷了財路”,另找出路并沒有那么簡單。
同樣沒調整過來的還有英國、美國等西方國家,習慣了向發展中國家輸出“垃圾”之后,大接收方之一突然叫停讓很多回收站措手不及。多家外媒報道稱,中國一紙禁令給各自的國家帶來了一系列蝴蝶效應,如何“用不到6個月改變20年的體系”的命題擺在了他們面前。
據公開數據顯示,美國每年出口的垃圾有一般進入了中國,英國有一半以上的廢塑料進入了中國,每年產生的7成以上的電子垃圾進入了中國。歐美國家的反應正說明了,中國到底在“接收垃圾”這個領域扮演了多么重要的角色。
另外,國內再生資源產業要發展,就必須盡早擺脫“洋垃圾”帶來的市場沖擊。正如 回收局局長阿諾·布呂內所說的,中國“今天是進口商,明天將自給自足”。這并非無法實現,前提在于如何整頓好國內回收和再利用產業,發展出自己的原材料市場。
向洋垃圾說不,就意味著徹底告別“轉嫁污染模式”,立足國內龐大的廢品市場,完全消化有價值的“垃圾”。從垃圾分類到固廢資源化處置,從電子垃圾回收到大件垃圾管理,我國正在一步步構建“分類——收集——轉運——資源化”循環產業鏈,大力扶持再生資源企業。
循環經濟,一個萬億級別的市場,卻仍存在大量被浪費的資源。如果再進一步,大規模填補國內資源短缺空白,還要什么“洋垃圾”,疊加萬億資產的“錢”景就在眼前。
版權與免責聲明:
凡本站注明“來源:環保在線”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環保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非環保在線)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環保在線”,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
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數量較多,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聯系電話:0571-87759680;郵箱:hbzhan@vip.qq.com。